第76章 豐澤園和君臣對答(第2頁)
知道消息的,自然順著康熙的話,皇上聖明,臣等一定不負聖恩。不知道消息的,也不可能駁康熙的面子。於是本該在翰林院繼續上班的官員們,被拉到了豐澤園考試。
所幸,大家都是飽讀詩書之輩,哪怕不知道消息,也不慌張,但估計心裡面是有罵人的,你體驗就體驗了,怎麼突然給我們考試。
康熙也知道自己這麼做過於突然,引人腹誹,於是畫了張大餅,“今日考察優異者,隨敦復一同修書。”
修書這種流傳青史的光榮事,哪怕是做個磨墨的,都值得啊!所以哪怕張英作為翰林院掌院,選了不少人進編書的隊伍,可僧多肉少,沒被選上的才是絕大多數。雖然進去了,也是個打雜的,但自己只要修了幾頁,那也能署個名啊!
不少心懷遺憾的官員,摩肩擦掌,準備大顯身手,文人相輕,小小的一場考校,也是要分個第一第二的,這是在皇上面前露臉啊!要是皇上記住了,下半輩子的榮華富貴也不愁了。
康熙調動起了大家的積極性,在田邊踱了幾步,有了問題:“朕於二十年在御田中發現一株六月成熟的稻子,命人留種年年耕種,如今已有成效,不知諸卿以為如何推廣?”
連點了幾個官員,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如何鼓勵百姓試著種植。康熙對他們的回答並不滿意。繼續點人,這一次點到的是江晨。旁聽的四阿哥嚇出了一身冷汗,要是江晨接受了自己的紙條,也不能讓皇阿瑪滿意,自己不就得罪人了。
江晨聽見康熙的聲音,不卑不亢地出列,回答:“回皇上,皇上的得天所受,御田中有如此神稻,實在是百姓之福。
奴才幼時跟隨恩師客居福建,當地氣候四季如春,確實適合種植兩季稻苗。
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想來稻子也會有水土不服,推廣應該從水稻適應當地氣候開始,多地多處實地考察,有詳實的數據作證,才能推廣。
百姓靠天吃飯,一年耕種不易,稍有不慎,便是顆粒無收,實在不應操之過急。”
江晨最後的話有些大膽,站在他兩邊的官員都有些站不住了。康熙聽後沉默不語,有膽小的已經跪在了地上,四阿哥眼前一黑,剛看好的潛力股要嘎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