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大晴天 作品

第347章指點張懷義,授籙大會開始(第3頁)

 次年,他再入武當山,這次見沒見張三丰不知道,只知道他回龍虎山後不久,就傳下天師度,坐化了。

 …………

 …………

 授籙院裡,擺有一方硃紅色桌案,天師張靜清身穿金黃色的天師聖主法袍坐在桌案後面,身前硃筆令牌,木劍金鈴,諸多法器陳列。

 而在他左右兩邊,張異和張守成身穿印有日月星辰、寶塔、龍鳳、仙鶴等圖案的紫色天仙法袍,表情嚴肅。

 三人的前方,則是一群身穿紅色都靈法袍的高功法師。

 而在這些高功法師的前方,則是密密麻麻身穿黃黑道袍的道士,張之維,田晉中,張懷義等人皆在其中。

 三人都換上了正式場合才穿的藍色“得羅”法衣,這是正式道士的標記,需著冠巾束戴,衣襟有些寬鬆,衣襬到腳踝,是在法會時是穿的。

 至於平時穿的道袍,叫大褂,常服,也是藍色的,和“得羅”法衣有些像,但遠不如“得羅”法衣精緻。

 在這種嚴肅場合,容不得嬉戲,張之維一行人也不說笑,表情肅穆,走進去站好,等待醮壇開起。

 其實古代的醮壇,原本是在露天舉行,後來才改在殿內,齋醮形式不同,儀程也繁複多樣,各依時勢所需,搭建規模不等的壇。

 大型齋醮活動,通常築若干壇,中央大者為主壇,其餘一眾小壇,皆叫作“分壇”。

 天師府為道教祖庭,又是三山聯合舉辦,它的授籙儀式,場面自然是非同凡響,須供奉一千二百諸神牌位,設主壇一座,設分壇七座,分別是皇壇、度人壇、三官壇、報恩壇、救苦壇、濟幽壇、青玄壇。

 各道士到齊,授籙儀式便要開始了,儀式的主持者是三大師之一的傳度師,也就是張異。

 至於天師張靜清,作為監度師,他的職責是監督授籙按儀規進行。

 而保舉師張守成,則是主管唱贊導引,是張異的副手。

 除開三大師之外,按照《金篆大齋補職說成儀》的規定,授籙儀式中,還要有十五個籙壇執事,負責授籙各項事宜。

 諸執事分別為高功,監齋,都講,侍經,侍香,侍燈,知磬(知鍾),鍊師,攝科,正儀,監壇,清道,知爐,詞懺,表白……

 相比較出馬仙只靠大神和二神一陣吹拉彈唱就能完成的入堂儀式,道士的授籙儀軌可謂是界如塵世,條條款款多得煩人。

 這種儀式,基本每年都會開設一次,張之維也不止參加一次了,不過,除開初授籙的那次外,其餘的他都只是在觀禮。

 但這次,他要親自參與了,只要他加授“上清五雷籙”成功,他就要換法袍了。

 按照儀軌規定,三品法籙的道士,就不能再穿這種藍色的得羅法袍,得穿紅色的都靈法袍,這是道教高功大法師的標誌,以後出門,誰再叫他小高功,就不是謙辭了。

 人頭攢動間,授籙大會的儀軌鋪開,此刻,授籙院的正中,設一座法壇,法壇的形狀為三層寶塔狀,高三丈三尺,底部周遭則是九丈九尺。

 法壇的頂端,立一百尺高竿,高竿周身遍裹金箔,又懸掛五色彩幡。竿頂置一斗大玉珠,識者謂之“承天仙人引”,這便是主壇了。

 而在主壇兩側,各有一座副壇,副壇的建制規模略小於主壇,左邊的叫皇壇,右邊的叫度人壇。

 兩座副壇一左一又,同等大小,高二丈四尺,周遭七丈二尺。

 而在二座副壇之前,還有五座分壇,呈五角星狀,佈於東西南北中,分別為三官壇、報恩壇、救苦壇、濟幽壇、青玄壇。

 五座分壇依照儀軌而建,全都高二丈二尺,底座為六丈六尺,規模要比皇壇和度人壇這兩座副壇小些。

 遵從《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的規定,這八座法壇上所放置的法器都是一樣的,就連陳色品種都相同,只是主壇最大,鶴立雞群,皇壇和度人壇次之,其餘五壇再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