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各門各派的反應,龍虎山的反應(第2頁)
青竹苑掌門看向阮濤,質問道:“我且問你,小天師是否和那全性代掌門認識?”
阮濤遲疑了一下,想起他們稱呼全性掌門為碧蓮兄,點了點頭:“確實認識!”
“他們又是否結識在遼東?”青竹苑掌門又問。
“確有此事,但小天師說過,那時候,無根生還沒加入全性呢,他們一起對付過倭寇!”阮濤連忙說道。
“那他們有沒有結拜?”青竹苑掌門繼續問。
“這……”阮濤頓了頓,搖頭道,“我不知道,不過,就算結拜了,那也不要緊啊,那時候,對方還沒加入全性呢!”
“這只是一面之詞,背後是怎麼樣的,誰也說不好,謠言,最怕九真一假!”
青竹苑的掌門看向山谷裡隨風搖曳的柱海:“樹欲靜而風不止,而且有些時候,真相如何,並不重要,只需要找個發難的由頭罷了!”
“師父的意思是,小天師有難?”阮濤吃驚道。
青竹苑掌門瞥了一眼阮濤:“這不關你我的事,龍虎山家大業大,也輪不到我們青竹苑插手,通知門人,任何人不得討論此事,更不得插手此事!”
…………
…………
與此同時,江浙地區,天台山。
天台宗,佛教八宗之一,創立於南朝陳隋之際,以著名高僧-鳩摩羅什,也就是《天龍八部》鳩摩智的原型人物所譯出的《妙法蓮華經》,為主要教義,追求的是真空妙有。
所謂‘真空’,是以了無一念一塵,法界無相,萬物一體。
所謂‘妙有’,是以森羅萬象,頭頭安立。
講求吾有一心,三觀,萬物皆由因緣而起,並無不變之理,此為觀空;雖然萬物皆空,卻也都有其外相,外向不同,內裡如一,此為觀假;但是最終空與假,並無不同,此為觀中。
簡而言之,萬物三觀,歸於一心,而三千世界,歸於一心一念,這就是一念三千。
按照這一條道路,修行到了極致,就能夠頓斷三惑,圓證三智,這就是天台宗所追求的通天之路。
而此路的開創者,是天台初祖龍樹菩薩。
不同於三一門,天台宗是切切實實能通天,其來歷源遠極深,自創立以來,又經過後世多名祖師不斷完善,不僅在神州這邊極具影響力,甚至傳到了海外,在東瀛那邊極具地位。
它與真言宗被稱為平安二宗,後世又在東瀛演化出了日蓮宗,這同樣也是佛門大派,一直傳承到了現在。
值得一提的是,東瀛那邊,天台宗的本寺延歷寺,道場就是比壑山,那裡也是所謂的佛門聖地。
此外,天台宗除了比壑山之外,還有另一個道場——飯道山。
而飯道山除了天台宗的道場這一身份外,還是東瀛各派忍者的聚集地,他們會在那裡聚集,交換情報,發佈任務。
可以說,忍者流派出現的背後,與天台宗脫不了干係。
劇情裡,比壑山忍者隨軍進入神州,一向不問世事的禪宗普陀三寺,突然就和正一各派聯合起來,開啟棉山大戰,欲要覆滅比壑山忍眾,或許也有清理門戶的意思。
…………
天台宗大雄寶殿,香、花、油燈、幢、幡、寶蓋,均羅列莊嚴,大殿中央供奉著三尊紫金大佛坐像,正中是釋迦牟尼佛,左邊是藥師琉璃光如來,右邊是阿彌陀佛,殿的兩旁為十六尊者。
天台宗的方丈是德宏法師,頭戴昆盧帽,身穿緋色羅袈裟,年約七十有餘,眉毛高挑,顴骨高聳,道貌岸然,腰板挺直,有著很長的銀白色鬍鬚,但修剪的很得體,看起來是一個一絲不苟的人。
方丈正讀著手裡的密函:“龍虎山小天師,與全性妖人勾結,甚至和全性代掌門結拜為兄弟……”
唸完密報,方丈看向大雄寶殿裡的其他和尚們。
“諸位,如何看?”
一眾和尚抬頭,一箇中年和尚開口道:“這只是謠言而已,不一定是真,而且,就算是真,這也是天師府家務事,佛道有別,我們不便插手,靜觀其變就好!”
“此言差矣!”一個老僧開口:“天師府是道教祖庭,正一之首,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正道的局勢,如今世道混沌,動亂不堪,不能開這個頭,不然人人效仿,豈不江湖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