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人都有一死,有些人需要一點小小的幫助(第3頁)
“阿彌陀佛!”
吳曼唸誦一聲佛號,他半跪在地上,艱難的抬頭,看著天空中那巨大的神將,身軀越接近死亡,心靈卻是愈發的平靜了。
這是一種極致的靜,是他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
在這種靜的狀態下,儘管心裡還有些疑問沒有解開,但心卻不浮躁了。
張之維心念一動,收起那壯如山嶽的護身神將,看向已經奄奄一息的吳曼,道:
“先前我問你天堂和地獄,現在,你有答案了嗎?”
幾乎變成一具窟窿的吳曼,臉色平靜的說道:
“我的思想在天堂,我的肉體在地獄!”
張之維點了點頭:“思維在天,肉身在地,這不就是答案嗎?一個佛經上沒寫的答案。”
吳曼恍然,腦中靈臺方寸之間,有靈光乍現。
他脫口而出:“心生智慧,無處不是天堂;心若愚痴,處處都是地獄!”
張之維點頭道:“地獄說完,我記得你還說過,看見怨家,如己父母。”
吳曼說道:“非是我說,而是聖人之言,我踐行了一輩子,在全性之中,即便是我非常不喜的梁挺,我也平等的對待於他。”
張之維說道:“如果是我,那肯定會殺了他,不過,你的這種想法,我不能說不對。”
“因為我道家的老祖宗也說過類似的話,你說你看的佛經多,其實我看的道經也不少,《道德經》的第六十三章,老子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這句話一般理解為,不論別人對自己的怨恨有多大,都要用清靜無為的道德來應對,是不是和‘看見怨家,如己父母’這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聖人之言,按理來說,我這個作為後輩的,應當奉為真理,並踐行其中道理,但……”
張之維看向吳曼,眼色裡待著桀驁,一字一頓道:
“這是‘老子’的道理,不是老子的道理,老子不認可,老子也不踐行!”
張之維收斂氣勢,繼續道:“說起來,我倒是覺得,儒家孔子說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更適合我,以德報怨,於怨者厚矣,而無物可以報德,則於德者不亦薄乎!”
“直道,無私曲也!”
張之維邁步到吳曼的面前,伸手朝吳曼的頭頂按去。
吳曼呆呆的看著張之維,腦中如同正醍醐灌頂一般轟隆隆的不停,但他的思維卻是不受影響。
他要比張之維年長很多,三次出家,三次入世,可謂是飽經世事,早就有了一身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猛虎趨於後而心不驚的本事。
但張之維剛才的話,剛才所散發出來的那種氣勢,卻是宛若怒濤一般在他腦中衝撞不斷。
這是一種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感覺,並非是單純的有道理,也不是氣勢有多麼的磅礴和強大。
而是一種對過往認知近乎摧枯拉朽的推倒和洗禮。
這種洗禮,簡直前所未有,是破格的,幾乎要顛覆吳曼堅守了大半輩子的價值觀。
當過往的一切被推翻,新的認知在廢墟中重新建立,破而後立。
吳曼那張血肉模糊的臉上,突然出現笑容,他仰起頭,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成了,我成了,哈哈哈哈……無明,五蘊解空,哈哈哈哈……”
他笑的歇斯底里,邊笑邊說: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原來,我距離無明如此之近,原來,我竟是如此的痴愚,‘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故於圓覺而不自在’。”
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於不垢不淨的圓覺自性沒有認識清楚,執著於“空”,執著於“無明”,所以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徹大悟。
這種情況,在修行中,其實並不少見,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達了清淨的境界,沒有雜念妄想。
但是,他們見解不透徹,認為清淨才是道,認為不清淨、不空則不是佛法。於是,自己把自己給障礙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