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卿 作品

第十一章 重提差僱,替自家人掙命!

 熱氣騰騰的饅頭被白氏小心翼翼的掰開,喂到葉青釉的嘴邊,葉青釉這才反應過來葉守錢帶回來的,可不是什麼饅頭,而是兩個大大皮厚餡也多的包子。

 宋朝的麵食,其實都不叫後世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而是以烹飪方式命名。

 烤出來的叫做‘烤餅’,用湯煮出來的叫做‘湯餅’。

 包子,饅頭等物由於是隔著熱水由屜籠蒸煮而出,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叫‘蒸餅’。

 而‘蒸餅’這個名稱,由於要避諱宋仁宗趙禎,也就是本朝先皇的名諱,才將‘蒸餅’的蒸,改為炊,得了一個‘炊餅’的名字。

 對,沒錯,就是武大郎的那個炊餅。

 所以,炊餅其實並非只有饅頭,也有包各種餡料,分皮薄皮厚,主體也分究竟是全用脫殼精細小麥磨粉做成的白麵,或者是不脫麩皮便一起磨粉的黃面,還有乾脆就是全用麩皮做成的黑麵。

 葉青釉面前這個炊餅,就是普通人家只在逢年過節才能吃到嘴中的白麵炊餅,更別提炊餅中,葉青釉還聞見了噴香的肉香。

 直至這時,葉青釉終於才體會到史書上寫的‘宋時的美食其實已經很發達’究竟是個什麼概念。

 這噴香,惹人口水欲滴的大包子裡,餡料赫然是有用油鹽煎肉,再將煎好的肉包入麵食之中上鍋蒸煮的習慣,這已經非常偏向現代的吃法。

 而在前朝,大部分的時間裡,連勳貴都還是保持著食用燉煮菜,夾生菜等吃食習慣。

 時至今日,如今的勳貴之家,則是開始追求更極致的舌尖享受,開始品味上了香料炙烤羊肉之類的美味。

 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肉類來源就是豬,以及偶爾打到的野味。

 沒錯,如今豬的飼養也是前所未有的普及,雖然還有些小貴,但也能擔保普通人家一年都能吃上兩到三回。

 可這些‘普通人家’裡面,可不包括原先的葉家,不,或者說,不包括原先葉青釉這一家三口。

 葉家這一大家子裡面,葉老爺子作為一家之主,不可能時時刻刻管著家裡人吃什麼有沒有吃,而手掌全家銀錢,負責掌握一家子每頓吃什麼的黃氏......尤為不喜歡大房一家三口。

 葉青釉粗略的掃了一遍記憶,發現莫說是噴香的大包子,她這具身體活到十二歲,連黃面饅頭都沒吃過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