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卿 作品

第四十四章 從一百兩到一兩的‘砍價’(第3頁)

 “我從前手沒傷的時候,一年也賺不到六十兩。” 

 “如今手傷成這樣,一年能夠攢六兩銀子已經萬幸的事兒,況且這還得家裡幾個人都無病無災的情況下才攢的齊,若是有差僱,攢的錢還得掏出來東平西湊完成差僱” 

 差僱往年都是兩三年一回,這兩年卻是一年一回甚至還有一年二回的傾向。 

 這也是葉家人為何往年只吸血,沒有真的打上大房人丁主意,卻在今年想著賣掉葉青釉的原因。 

 差僱有越來越頻繁的架勢,可攢錢的速度卻是絕對比不上應付差僱的速度。 

 當然,這時候難免有人問,那不花錢,直接自己燒瓷交差不就好了嗎? 

 可事實就是,若燒瓷真的那麼好燒,龍泉自也不會有那麼多籍籍無名的匠人。 

 尋常手藝人,哪怕燒一輩子瓷器,除了吃飯睡覺全部守在爐窯前,窮盡一生,也做不出幾件滿意的瓷器。 

 他們的成窯率,受爐窯大小,材料,天氣的影響是非常不穩定的。 

 所以,龍泉甚至應運而生了一個大窯口,專門做用來應付差僱的瓷器,賣給原本應該最不缺瓷器的匠人。 

 尋常匠人接到差僱,通常都是自己趕製一些,時間要是臨近實在做不出來,再討錢湊一些,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兒。 

 正所謂,龍泉賺錢龍泉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這句話初聽有些好笑,可細品卻是悲涼的事實。 

 話說到這個程度,在場之人也知道葉守錢的意思,以及艱難的處境。 

 葉守錢如今手很難再燒瓷,出貨也只能大多隻能出些殘次品,若是分家另過,以後的差僱大多隻能靠買瓷,這又是很大一筆支出 

 換句話說,真的沒錢。 

 葉守錢頓了一下,態度是難得的堅定: 

 “爹,一兩銀子其實不少,甚至這一兩銀子,我和芸娘都不知道能不能湊得上。” 

 “再多,一文錢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