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卿 作品

第四十六章 稱量親情的價值(第2頁)

 葉青釉慣會看人臉色,沉思數秒之間,霎時便明白為什麼這些人會覺得這件事很有必要,甚至她也覺得很有必要—— 

 說到底,這就是買斷制和分期制的區別。 

 和尋常買斷制不同,這種分家給敬老錢的事兒,其實有很重要的一點。 

 這一點不是什麼時候給敬老錢,也不是能否一次性掏出那麼一大筆的錢 

 最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老人家能夠活到什麼時候。 

 活一年,活十年,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從一開始,給多少的敬老錢,都是由‘壽命’這個大前提說了算。 

 若是按照一年一交的期證來算,那自然沒有什麼好說的,老人家能活多久,自然就能夠領多久的敬老錢。 

 等老人家一死,兒孫再收拾收拾老人家的被褥床蓋,找找有沒有‘漏網之魚’,找到了便拿那錢置辦棺材喪葬,沒有尋到的話便自認倒黴,一邊直呼晦氣,一邊討錢下葬 

 這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正常到說出來可能有些人甚至會覺得刺耳。 

 而讓葉青釉心臟逐漸加快的‘斷證’,卻是更加的有意思。 

 根據老金頭所說,‘斷證’通常是外出不能及時交錢的人所立的。 

 不能及時回家,不能侍奉老人左右,不能及時送錢,所以要將錢提前結清,也算是提前將該盡的孝心一起盡,以防後續有什麼紛亂事說不清 

 而這裡最耐人尋味的一點便是,如此一來,立下斷證的人,就好像是提前‘斬斷親緣’一般。 

 這才是斷證中‘斷’的由來。 

 這世上,沒有人能夠提前預知他人的死期,孩子不能,大人,老人不能除了兇手,沒有人能。 

 所以,立證人往往會多估算一些老人的年歲,然後一次性收齊銀子,交給老人,老人想要怎麼花錢,那都是他們的事情。 

 斬斷親緣 

 一筆銀子花出去,便不用時時扯上關係。 

 什麼年初歲末送敬老錢,同原先噁心人的葉家有牽扯這些事兒,通通都沒有。 

 往後的事兒,誰也說不準,若是他們家以後真的能賺銀子,這家人還要附骨吸血,只消一句‘斷證已成’,事兒,也就該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