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做人的名聲(第3頁)
“可以先去看看泥,看不看得上眼。”
葉青釉當即在門口的筐子裡捻了半塊拇指大小的泥,進屋分了一半給葉守錢,兩父女一捻二揉,臉上都有些變色,對視一眼,更是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吃驚——
這泥,已經到達手工鞣製的極限,到達泥質所限制的臨界值。
只有反覆敲打錘揉,才能做出這樣精細的泥,比這泥更好的泥肯定有,但肯定也多靠的是泥土本身上自帶的優勢。
入手之後,更是難想象這泥和外面河水邊淘洗的泥是一處的泥,這便是工序繁瑣的魅力
“好,好,很好。”
往日裡惜字如金的葉守錢連用三個好來表達自己的態度,直言道:
“我揉不出來這樣精細的泥。”
“可惜已經定給別人,不然多少錢銀子,我也得買一筐回去燒瓷。”
怎麼就說出來了!
葉青釉在心裡直呼老爹不爭氣,這都已經遇見熟人,況且聊的還不錯,怎麼就提醒人家原是定給別人這事兒!
周老爺子收斂了臉上的笑容:
“葉家老大,你知道我這一筐泥,賣多少銅板嗎?”
葉守錢想也不想,便按照平常價格估算了一下好泥的價格:
“約摸得六七十文不,八十文左右吧?”
四十文是市價,不過對於葉守錢這赤心制瓷的匠人,自然願意為好泥付高價,八十文是他心中的價位,於是他下意識便說了出來。
周老爺子那花白的眉毛動了動,臉上有一閃而過的笑意,不過很快便嘆道:
“是三十文。”
三十文?!
這和天上掉大餡餅有什麼區別?!
而且還是噴香的肉餡!
周老爺子瞧了一眼臉上明顯有變扭之色的老妻,說道:
“沒錯,三十文。往日都是不外賣,只賣給小六的。”
這回不光是葉青釉,連葉守錢也覺得有些奇怪:
“可這價”
周老爺子徐徐道:
“這價是不太對,可咱們不在意。”
“一來,小六是我媳婦的孃家孫侄兒。”
“二來說來不怕人笑話,我們祖祖輩輩都在這山腳下揉泥,到了咱們這輩就剩下咱們倆老東西,吃不了多少,更喝不了多少,兒孫又自己有出息找了出路,自然不用我們幫襯,所以錢其實是小事情,只要有人能看的出來這泥是咱們花了心思揉的,其實比吃了啥大補藥都強。”
“往常小六來將泥帶走,轉賣他人,便會同我們說道說道主家有多愛這些泥,泥又成了那位名家手裡的東西對咱們這破落人家來說,就有個心裡的舒坦勁兒。”
“我為這心裡的舒坦勁兒一直幹,一直幹,心裡常想,人人都說木炭燒火旺,可種樹的人也是有功勞的。”
“可這事兒一直幹到幾個月前,咱才發現不對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