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01/201588/110085699.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華娛之從1996開始-第四百二十七章 悲觀和明年計劃,靜默文學
樟樹下一書生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七章 悲觀和明年計劃



    《阿凡達》這已經不能用大爆來形容了。

    除了內地首週四天拿下1.85億的票房,毫無懸念地拿下週票房冠軍,在全世界各個地方同樣掀起了一陣票房風暴。

    首週末包攬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票房冠軍。

    香江,首週四天票房一千二百萬港幣,毫無怨念地奪取了周票房冠軍,並且超過第二名三倍之多。

    彎彎,首週四天票房也突破了百萬美元,周票房榜位列首位。

    南韓,首周觀影人次達到了一百五十萬人次,雖然不及《變形金剛2》以及災難大片《2012》,不過這個成績在好萊塢大片中也是非常出色的,同樣拿下了當週的票房冠軍。

    澳洲,首周票房高達一千一百萬美元,突破了千萬美元大關,這個成績創造了澳洲影史新的開畫紀錄。

    此外,在其他的國家的成績也都是排在影史前列的。

    法國首週一千九百萬美元,電影影史第二首周票房紀錄,僅次於《星球大戰3》

    英國首週一千四百二十萬美元。

    德國首週一千三百二十萬美元。

    西班牙一千一百萬美元,創造了好萊塢電影在當地的影史最佳開畫成績。

    印渡首週四百三十萬美元,好萊塢電影最高首周成績。

    如今《阿凡達》已經成了一個全世界範圍內的社會現象,人們聊天的對象從明星、電視劇換成了電影。

    現在不僅國內,包括漂亮國在內,imax影廳都不是非常多,所以此時全球各地的imax影廳的電影票都一票難求。

    看過imax的觀眾為此而自豪,不斷地對著身邊的親戚朋友吹噓。

    國內目前只有11塊imax銀幕,而《阿凡達》電影時長160分鐘,加上中間的間隔,一天最多也只能放88場而已。

    所以國內看過imax版本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不管是看過imax版本的,還是普通3d甚至是2d版本的,紛紛在網上熱火朝天地討論著《阿凡達》。

    一時之間,《阿凡達》甚至成為了國內全民熱議的話題。

    當然,《阿凡達》帶來的影響不全是好的,也有負面的。

    在國內有種不好的慣例,每當國外出來一部爆款電影,不管文藝片,還是商業片,很多人就會趁機把華夏電影拉出來批判一番。

    “完爆華夏電影”、“甩華夏電影多少多少年”等言論也同時充斥著整個網絡。

    這也不奇怪,到了二十世紀第三個十年,都還有人覺得國外的東西就是比國內的好,更別說現在。

    連很多平庸的南韓電影都能被吹成甩華夏電影十條街,更何況《阿凡達》這種真正帶動技術革命,在全球引發觀影狂潮的電影了。

    南韓電影確實有些拍得不錯的,而且他們的審核確實不像國內那麼嚴苛,電影也比較敢拍,但要說甩華夏電影十條街,那就是胡扯。

    不可否認,南韓每年都有幾部非常不錯的電影能夠傳到國內,會給人一種錯覺,就覺得南韓電影都是這個水平。

    但要知道,能夠傳到國內的電影都是他們最好的幾部電影,他們其實也同樣有很多爛片。

    真要論起來,南韓電影的整體水平真不比華夏電影高哪裡去,他們唯一比國內強的地方可能就是偶爾能拍出一兩部在世界範圍內有影響力的電影。

    而國內自從第五代那一批導演漸漸被市場淘汰之後,就再沒出現能夠蜚聲海外的電影,就連張一謀也只在國內打轉了。

    所以隨著《阿凡達》的熱映,對華夏電影的批判也越來越多,很多人對華夏電影表現出悲觀失望的情緒。

    而這其中對於華夏電影的批判,不乏一些大報。

    《京華時報》:

    《阿凡達》映照出華夏電影的短板!

    《京城晚報》:

    我們還需要固步自封的華夏大片嗎?

    《天天新報》:

    《阿凡達》帶來的冷思考:華夏電影輸了什麼?

    《新快報》:

    卡梅隆和他的《阿凡達》讓國內導演自慚形穢嗎?

    《新京報》:

    《阿凡達》折射出劉周等國內大導演能力短板!

    尤其是《新京報》,他們不僅對華夏電影踩了幾下,更是專門針對劉周等幾位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