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下一書生 作品

第265章 弄成主旋律?正式立項!(第2頁)

 “神七能出什麼意外?”

 “我說萬一,萬一的話。”趙領導解釋道。

 “沒有萬一,每次神舟飛船發射,都是凝聚我們航天局所有人的心血,每一道工序和環節,都會仔細檢查上百遍。”

 趙領導也知道搞科研的人都比較軸,說話也比較直,索性不再多言。

 不過王工似乎還沒說過癮,對著劉周說道:

 “劉導演,你那個劇本我認真看了,寫得太假了,完全沒有技術支撐。”

 劉周聽到他這話,突然有些懵,不禁脫口而出:

 “什麼意思?”

 隨後劉周就被王工的幾個問題真給問懵了。

 “火星軌道平均半徑2.27939億公里,除衝日狀態之外,一般距離地球都在1億公里以上,相當於地月距離的至少250倍,電影裡怎麼克服推力不足的問題?”

 “火星表面引力0.37g,大氣稀薄,目前漂亮國也只能用大型充氣軟墊把探測器包起來,在火星表面彈跳、滾動,然後慢慢停穩。

 第一跳可達上百米高,這種著陸方式,絕對不適合載人飛船,你打算用怎樣的著陸方式?”

 “還有火星逃逸速度達5千米每秒”

 劉周有點傻了,他就一個拍電影的哪懂什麼航空航天?

 你一個航天工程師,去問一個做電影的,相關的專業問題?

 其實不僅劉周滿腦子問號,其他幾人包括航天局的李領導也有點傻眼。

 最後劉周不由苦笑道:

 “王工,我就是個拍電影的,您也太高看我了。”

 拍電影只要邏輯過得去就行,如果都像現實一樣真實,那電影就別拍了。

 難道如果拍發射核蛋,還要解釋一下核蛋的爆炸原理嗎?

 其實劉周也能理解王工的一些想法,那是他們科研工作者嚴謹的思維模式。

 內地的科幻小說之前為什麼發展地那麼坎坷,就是因為當初遭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反對。

 因為他們認為科幻小說寫的情節太假不嚴謹,容易誤導大家。

 甚至就連錢老都公開發聲了,這弄得《科幻世界》差點停刊。

 但錢老也不是泥古不化的人,他不是反對科幻小說,在深入瞭解了科幻小說,明白科幻和科學的不同之後,也不再說什麼。

 這才讓《科幻世界》得以留存,然後發展地越來越好。

 顯然王工也差不多,他不懂電影,但是懂科學,所以認為就算是電影也應該講科學。

 因此只見他接著說道:

 “水再生,火星種植這些技術成不成的不提,不過火星上大氣稀薄,不可能出現能把人吹跑的風暴,這一點你得改改。”

 “王工,這是電影,是需要藝術加工的,這場風暴是起一個推進電影劇情的作用,是為了讓其他人有一個必須離開的理由,要不然後續劇情無法展開。”劉周苦笑地解釋道。

 隨後劉周還是花了點時間,和他講了一下電影和現實的不同,讓他對於電影拍攝有個簡單的瞭解。

 不過王工顯然沒有太聽進去,也不再囉嗦,直接說道:

 “這是你們的事,改不改也隨你們。”

 此時劉周真的非常想要一個穿越者必備的系統,然後框框拿出一堆航天技術甩他面前,震驚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