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四處奔走裴侍郎
伴隨著小太監們有氣無力的回答的是響徹東宮的咚咚聲,誰能想到,這樣的聲音也和製作火藥有巨大的關聯呢?
在小太監們的身前,都放有一個小小的銅缽盂,銅缽盂裡面的東西,爛爛的,根本就分辨不清楚在它們變成這副形態之前,它們的真身是什麼樣子的。
東宮裡的小太監小宮女,本來因為隨時都有可能返回長安的聖人天后憂心不已,李賢卻不給他們多想的空閒,早就給他們找好了差事。
在這個銅缽盂裡面,盛放的是麻薯的荊條,現在,小太監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麻薯的荊條搗的越爛越好。
麻薯的荊條是很柔韌的,所以,如果不夠細心,不夠用力,就會讓麻薯的荊條還保持原有的一個形態,那樣的話,就根本不能使用了。
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麻薯的荊條,這可是李賢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理論上來說,若是有紅薯的荊條是更好的。
但是,眾所周知的是,在大唐,紅薯這種便宜又好養活,還容易填飽肚皮的經濟作物,還沒有被引進。
雖然沒有紅薯,我們本土原產的“薯”類作物也還是有好多種的,麻薯也是可以湊合的。
“你們別再磨蹭了!”
“都快著點,一會還要拿去晾曬的!”都是一群不用小鞭子抽就不會努力幹活的懶鬼。
李賢算是看出來了,之前用金錢開路的時候,他們幹活是最賣力氣的,果然是因為金錢的誘惑。
什麼效忠,什麼盡責,都是騙人的!
再看看現在,他們一個個的,都變成了懶鬼!
“殿下,這種東西,還需要晾曬的嗎?”
來蘇挑起來一根,嫌棄的很。
可憐的他,本來在大明宮過著清閒的日子,太子不到大明宮來辦公,大明宮就等於是沒有了主人的一座空蕩蕩的宮殿而已。
這裡的太監宮女當然是合理合法的偷閒耍懶了,哪成想,好日子還沒過幾天,來蘇竟然就被太子給叫到了東宮,還把如此沒有技術含量的差事交給了他。
舉著個銅杵,不停的搗啊搗的。
這和大蒜女有什麼區別?
這是我們太監該乾的差事嗎?
一定是那一天在大明宮遇上了太子,這就把他給得罪了,才會被他抓來當差。
好命苦哦!
“當然要晾曬了!”
“你們快點,時間不多了,晾曬的不夠乾爽的話,就不能使用,你們可不要耽誤時間!”
李賢在宮女太監的間隔當中走過,不時的指點幾句,監督著他們,誰也別想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偷懶!
這可是製成火藥包很重要的一環!
雖說不情不願,但是,太子殿下交代的差事,奴婢們就是不滿意,也只能老老實實的遵守。
更何況,就連來順這樣早有準備的人,都看不出,這種糊成一團的東西和謀反有什麼關係。
那麼,既然沒有關係,就可以放下心來。
只要殿下不要天天都想著謀反的事,我們就可以安心了!
雖說偷懶是人生的常態,但是在太子殿下的兩隻眼睛監督之下,真的想要徹底擺爛,也是不可能的。
很快,就有幾個人的成果獲得了李賢的認可。
麻薯的荊條被捶打的纖維鬆散,根根分明。
“這就對了!”
“都鋪到盤子上,放到廊蕪那裡晾著!”
李賢擼起了袖子,氣勢十足。
在他的指揮之下,小太監們迅速的行動起來,其實需要晾曬的東西也不多。
本來,麻薯的荊條就是細細長長的,被打散之後,分量就更加縮水了。
就算是把好幾個人弄好的產物都擺放到小小的篾盤上,也是放不滿的,成品太少。
李賢自己也可以把這些事都幹好了。
但現在,咱是太子了,既然變成了太子,那架子就不一樣了,必然要指揮著別人去幹。
什麼都自己動手,只會把奴婢們的脾氣全都養起來,讓他們變成大爺。
看著來順那喜滋滋的表情,李賢也是得意的很。
這個小子,必定是以為他放棄了製作火藥搞事的念頭,在這裡還美呢!
他哪裡知道,等到把這些東西都晾曬完畢,火藥包的製作才算是完成了最關鍵的一步!
什麼什麼?
看起來這麼平平無奇的東西,甚至還有幾分破爛的東西,竟然是決定火藥包成敗的關鍵?
它,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猜~猜~看~
當然是引線了!
引線?
就這種東西?
能成嗎?
不要懷疑自己的眼睛,這,就是事實!
而事實上,用晾乾的麻薯荊條纖維製造易燃的引線,這樣的技術並不是李賢從現代帶過來的。
甚至,因為他是現代人,對於這種東西一開始並沒有詳細的認知,他要是有,早就使用棉絮了。
把棉絮搓成棉線,不是恰到好處嗎?
可惜,唐時,棉花這種經濟作物,也還沒有引進,這個年代,人們穿的厚衣服,都是皮毛外套,又或者是把那些厚實的皮毛,放到布面裡而已。
不要理所當然的將古代人說的布面裡放的內襯就想象成是棉花,沒有的,根本就沒有的。
那麼,沒有棉絮,這個年代遍地可見的火摺子,裡面負責引燃的東西又是什麼?
當然就是這種晾乾了的麻薯荊條了!
疏鬆又易燃的麻薯荊條,完全可以作為火藥和火種的介質,把它們緊密的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