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不可能!武媚娘絕不允許!
“媚娘,你認為,薛紹不好嗎?”
李治簡直是滿頭問號,看看薛紹的樣子,到底有哪裡配不上小太平?
論出身,薛紹是堂堂的河東薛氏嫡系,與他結婚,這也符合李唐皇室一直以來的聯姻準則。
是為良配。
論才學,更是沒的說了,城陽公主手把手教出來的兒子,還能有錯?
論相貌,嘖嘖……
真的是面如冠玉,眼如點墨。
這樣的一個人,還有什麼好挑剔的?
更何況,親上加親,對於小太平來說,不才是最佳選擇嗎?
就小太平這種性格,被我們夫妻兩個都寵的沒邊了,現在還小,還看不出弊端。
可以後呢?
李治很清楚,小太平這樣的性子,若是找個一般的貴公子嫁了,是極有可能步她另一個姑母的後塵的。
另一個姑母?
那是誰?
當然是名噪一時(雖然不是什麼好名聲吧)的高陽公主了!
高陽公主最後走到那種地步,其實和當初不算美滿的婚姻有很大的關係。
房遺愛,他真的很廢物!
這一點,連李治也看得很清楚,也同情高陽,但是,那是英明的父親決定的婚姻,還是李世民自認為頗為得意的靈魂之作,誰能反抗呢?
對於高陽的覆滅,李治也是有反思的。
這反思就投射到自己最疼愛的女兒身上。
太平的夫君,絕對不能是個無能之人,他必須非常出色,是在世人眼中都公認的那種出色。
這樣才能滿足公主作為女人的那份虛榮心。
而毫無疑問,薛紹就是這樣一位足夠出眾的青年。
再有,就是庇佑的問題。
當初,李世民選擇房遺愛,也是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操作,與很多白手起家的皇帝一樣,李世民雖然不是大唐的開國皇帝,但也算一半了。
自從自己當上了皇帝,他手下的功臣實在是太多了。
這些功臣,只給他們高官厚祿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加深刻的聯繫,把他們和自己的王朝捆綁在一起。
那麼,通過什麼呢?
便是兒女聯姻。
這就是血盟啊!
日後,我李唐的子孫,都有你們這些功臣之家的血統,這樣的關係還不夠牢靠嗎?
而身為皇帝,李世民也有自己的算計。
縱觀李世民為自己幾個嫡子選擇的妻子就可以看出,當他為兒子選擇妻子的時候,並沒有選擇那些功臣之家,自己的老兄弟家的女兒。
他選擇的,都是一些舊式的高門大戶。
而他李世民的女兒呢,卻紛紛打發給了自己的老兄弟。
這就是他的算計了。
兒子的妻子,日後還會有兒子,那就有可能成為他李唐的繼承人,而這樣的繼承人,他們並不需要太過強勢的母系。
太過強勢,只會讓這些功臣之家的榮耀繼續延續,並且讓他們滋生出各種不切實際的慾望。
進而影響大唐的朝政。
這是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不願意看到的。
但那些舊式的高門大戶就不同了,他們有光耀的門楣,完全符合大唐初期,講究門第出身的社會環境。
找到他們這些家庭的女子做兒媳婦,既可以讓李世民覺得臉上有光,又經濟實用。
這些高門大戶家裡出來的女子,往往都是接受了最正統的當個好妻子教育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嫁給自己的兒子,那兒子也能省心啊!
既不會像那些風騷的女人,爭風吃醋,甚至紅杏出牆,還善於教養子女。
多划算啊!
最重要的是,這些高門大戶在唐朝雖然家中也不乏可以做到高位的官員,但他們都不是勳貴。
無法理所當然的共享大唐的成果,想要得到良好的發展,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當然,不努力也沒問題,大唐社會對門第的看重,也可以混個官職,做幸福米蟲。
但他們這些人,搞事的可能性就不高了。
於是,李世民就是用自己的操作,杜絕了皇子這一邊,他們的王妃利用母系家族來搞事的可能。
李世民一直都是一個自我認知非常清晰的君主,他很清楚,他的那些女兒,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他李世民呢?
也不是一個會給女兒講規矩的老父親,與之相反,他還很溺愛兒女,於是,這些備受寵愛還生在強盛大唐的公主們,她們的夫君,一定要可以容忍她們,給她們遮風擋雨啊!
那麼,面對如此棘手的公主,只有李世民的這些老兄弟才是最好的選擇。
一則是,這些老兄弟都有高官厚祿在手,他們的家族,財富是絕對可以保障的。
再加上公主自身攜帶的鉅額嫁妝,也可以保證公主們婚後的生活質量不至於降低。
而這些老兄弟呢,看在和李世民的情分上,也不會對這些囂張跋扈慣了的公主太過苛刻。
英明啊!
這真的是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到了李治這裡,因為他的女兒也少,女婿就更要精挑細選了。
而薛紹,幾乎是可以滿足李治所有要求的好男兒。
到了這儀鳳元年,薛紹的母親城陽公主早已過世,小太平到了薛家,也不會有什麼婆婆兒媳婦大戰三百回合的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