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文臣武將都到東宮來吧!(第3頁)
這樣內外勾結,就算是太子仍然十分本分也並無越權的想法,但只要朝堂大臣全都歸心太子,皇帝老爹也會本能的保護自己。
而保護自己,最好的手段是什麼?
當然是除掉太子,從源頭上掐斷群臣們的野心了。
太子死了,又何妨?
兒子咱多得是。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皇帝主張多多開枝散葉,似乎也是很正常的,沒有多一點的備胎,也不夠皇帝老爹造的啊!
君不見,歷史上那些獨生的太子,往往就沒有那麼有規矩,囂張跋扈,胡作非為的居多。
而皇帝老爹呢,不管他們自己做皇帝的時候有多麼大的作為,回來面對自己的熊孩子也依然是無所作為。
他能做什麼呢?
把唯一的命根子弄死?
然後皇位旁落?
瘋了嗎?
而作為熊孩子本尊,太子也對皇帝老爹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心知肚明,也就可勁的造。
至於太子李賢,他可沒有這樣的好命,李治的備選還有很多,他可不會縱容李賢胡作非為。
當然了,這是歷史上的純正風味。
不是李賢經歷的這個時代。
現在的李賢面對的是武媚娘實力大大減弱,而他本人的實力還並沒有太過削弱的時代。
如果李治真的已經廢了,成了個活死人,那麼,他不但不能保護太子,更不可能再利用太子和天后互鬥來保持朝堂的平衡。
就像歷史上的軌跡一樣,不管李賢是否謀反,是不是真的有行動,有準備。
但那個時候的天皇李治已經十分虛弱,他已經無法控制武媚娘,而武媚娘急於剷除李賢這個攔路虎,她很清楚,一旦李治過世,讓李賢這樣的硬漢上位做皇帝的話,憑著他們兩人之間的仇恨,李賢也不會讓她這個太后好過的。
最重要的還在於,李賢是能夠拉攏朝廷重臣的,史書有言,帝素愛太子,英武賢明。
可見,在史家的那杆筆下,李賢是非常符合他們審美的一個儲君,這和庸弱的李顯有本質的區別。
如果李賢可以順利登基,大臣們也不會萌生出二心,又或者認為,這個朝堂交給太子,還不如接著讓太后管事呢!
李賢完全有能力把大唐的各項事務都處理的很好。
而視線回到現在的視角,李賢自河州歸來以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他的局勢很好。
李治對他也產生了一些猜忌,如果順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或許,李賢就可以順利引發李治的憂慮,進而在自己還有能力的時候,徹底剷除他。
可是,就在一切都發展順利的好時候,李素節卻跳了出來,後來又來了明崇儼。
這些人的突然插入,讓李賢的計劃隨著他們的舉動一變再變。
而很顯然,李治的態度也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自從發生了這兩件事,原本還對李賢多有忌憚的皇帝陛下,突然在玄武門這個大唐最敏感的地點,宣佈了對太子的心無芥蒂。
絕對信任。
也不知道李治到底是腦子被誰給踢了一腳,又或者是吃壞了什麼東西,那個腦子為什麼和李賢一樣都不太對勁呢?
但不論如何,一個拉攏群臣的太子,是一定不會受到皇帝老爹的喜歡的。
既然已經沒有什麼好的套路,那麼,也就只能求助於歷史經驗了。
來吧!
裴炎!
劉仁軌!
文臣。
武將。
都到東宮來吧!
就讓李治看著,看看他能怎麼辦!
太子將要在東宮大宴群臣的事,當然是一轉眼就傳到了大明宮蓬萊殿。
聞聽此事的天皇李治,不但沒有立刻跳腳,反而微微一笑,表情自如。
“來蘇,這情況屬實嗎?”
身為李治的鐵桿,來福聽到這些彙報,很自然的就懷疑到了武媚孃的頭上。
來蘇是武媚孃的擁躉,他說的話,極有可能就是受了武媚孃的指使。
而之前,在太平公主的婚事上,天后是狠狠的吃了一虧,以她的個性,怎麼可能坐以待斃,毫不反擊?
你看,天后的反制措施,這不就來了嗎?
來蘇簡直是冤死了。
“福公公,你冤枉我了,我哪裡敢欺瞞聖人?”
“就算是天后讓我這樣說,這麼重要的事情,我也不敢作假。”
“所以,這確實是太子的想法?”
李治握著茶盞,還笑的挺歡實的。
他居然還能笑的出來?
這不是他的事嗎?
來蘇連忙如實稟報:“聖人聖明,這確實是太子在東宮說的話,奴婢句句屬實。”
“殿下說,本來冬至節的時候就要舉行盛大的歡宴,和群臣同飲,可卻被耽擱了。”
“心中很是遺憾,現在趁著沒有什麼要緊的事務,便把諸位愛卿集於一堂,共敘情誼。”
來蘇一邊說,一邊揣度著李治的神色,小心翼翼的選擇用語,生怕真的惹了李治不快。
這可是大明宮的頂級上司,區區一個來蘇,如何得罪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