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14/214715/128486118.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奪武還唐-第304章 太原王氏偉丈夫(第2頁),靜默文學
月映大江 作品

第304章 太原王氏偉丈夫(第2頁)

 說對抗,可能是誇張了點,但那個意思也是差不多的,自從上一次吐蕃大敗之後,吐蕃軍團倒是老實了很多。

 不只是把河州四鎮都歸還給了大唐,甚至連以往可以佔據的一些軍鎮堡壘也全都撤了出來。

 可以看出,應該是元氣大傷。

 但既然是兩軍對峙的一個狀態,就不能保證一定可以相安無事。

 一些小型的衝突,總是無法避免的。

 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把吐蕃徹底打服,打散,打殘。

 但是,如果沒有決定性的兵器武器代差,又或者是絕對性的戰術戰役優勢,想要把吐蕃徹底打殘,讓他們徹底放棄抵抗,是極為不容易的。

 以大唐的社會生活條件,生產條件,幾乎也是無法辦到的事情。

 而李賢的到來,卻正巧把這個歷史進程給打破了,他提供了火藥,他又製造了初級的火器。

 雖然在這個冷兵器馳騁的時代,李賢這點貢獻也算不得什麼,可能也並不能使大唐獲得絕對的優勢。

 畢竟,你看,就算是在初級火器更加普及,製作手法更加高明的大宋,你看一旦陷入了劣勢,不管你是遼人還是金人,你也一樣是沒用處。

 畢竟,這個時代的火器,還純粹都是手工製作的,產量既低,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無法和真正的熱兵器時代工廠化製作出來的火藥火器的力量相提並論。

 大宋都不行,你李賢生產的小小火器,能管用嗎?

 能把吐蕃人徹底降服嗎?

 其實,在見到王方翼之前,李賢的心裡也在敲小鼓。

 火器當然是一定要有的,並且也一定是會發揮極為重大的作用的,如果這一次,當王方翼帶著李賢製作的成批量的火器抵達河州的時候,正可以趕上一場硬仗的話,這就可以算是火器在大唐的第一次亮相。

 非常隆重的。

 李賢把希望寄託於論欽陵身上,這個年輕人,不管他今後是死是活,這場仗,恐怕都是很難避免。

 如果,米羅欺騙了李賢,她根本就沒有下毒,又或者,她的毒藥根本就沒有藥效。

 論欽陵根本就沒有中毒,更沒有死,那麼,論欽陵完好無損的回到吐蕃的話,這一場仗就算是無法避免了。

 畢竟,論欽陵可是帶著極大的仇恨返回吐蕃的,他是不可能停下復仇的腳步的。

 就算是兵力不足,實力還沒有得到恢復,他也一定會拼死一搏!

 而如果他真的死了呢?

 那就恭喜了。

 一場大戰,或許也是不可避免。

 論欽陵現在是什麼人?

 他可是吐蕃大論!

 是有實力,有地位的人物!

 這樣的大人物,從大唐出使回來便莫名其妙的死去,難道,吐蕃人不會懷疑是唐人下的黑手嗎?

 換而言之,他們又怎麼會想到,這些事和米羅有關係嗎?

 不能!

 甚至,那些不知內情的吐蕃人,恐怕都不會知道,米羅現在就在大唐。

 所以,他們只會把主將暴斃的罪責加在唐人的身上,他們怎麼可能不在邊境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呢?

 不可能!

 根本就不可能!

 不要用唐人那種師出有名,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理論去要求吐蕃人,他們本就是以武功強盛立足。

 若是不打仗,以他們的農業生產水平可能還養不活那麼多的人,然而,伴隨著打仗勝利的越來越多,掠奪的人口也就會越來越多。

 這是一個常理。

 古代戰爭,打的就是一個人,一個牛馬羊,甚至,連現代人最看重的錢,都是次要的。

 有錢,也不見得就能讓勢力強盛,但是,有人就不同了。

 人口既可以用來生產,又可以經過一定的訓練就可以繼續參加戰鬥,這可是真真正在的源源不斷的資源。

 不可浪費。

 但與此同時,境內的人口更多也就意味著,他們繁衍的也就更多,原來的地盤恐怕就養活不了那麼多的人。

 這是一件很令人心碎的事。

 也可以說是農業社會一個很難跳脫的陷阱,既人口越多,人口越少。

 現在的吐蕃恐怕就已經在面臨這樣的局面,越是打勝仗,就人口越多,人口越多,繁衍也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