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唐天恩,感天動地!
這一邊,鄯州城內,各種飯香味已經飄然而出,為了招待長安來的貴客,鄯州城裡的好廚子可都把看家的本事拿出來了!
而另一邊,鄧回的隊伍正在快速前進當中。
這個世上,終究是好人多啊!
就算那些傷兵已經奄奄一息又如何?
他們畢竟也不是大唐的軍人,他們不只不是大唐的軍人,他們甚至還是大唐的敵人!
敵人……不是死的越多越好嗎?
戰場上的傷亡,從來都不只是指在戰場上當時就受了傷,戰死了的士兵。
戰場以外,那些來不及得到有效救治,或者是根本救不過來,只不過是拖著一口氣的士兵,最後也都要歸去那一個地方。
就是死亡。
每次戰役,這樣的傷損也數量巨大。
大獲全勝的唐軍原本可以以逸待勞,就等著這些吐蕃的士兵黯然去死。
這又有什麼不對?
倘若今天,形勢完全反過來,若是唐軍的傷兵來不及運走,被拋在了一邊,吐蕃人他們會管嗎?
他們不會的。
根本不必有這樣的奢望。
那些都是美好的幻想而已。
但是,唐軍卻依然要管。
他們不只是要管,他們還要盡心盡力的管。
他們這樣做,難道就只是為了沽名釣譽?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德?
不不!
這樣想,可就狹隘了。
這樣想,就是把大唐的兄弟們都看輕了!
行仁義之事,做仁義之師,這一直都是唐軍出戰貫徹始終的原則,只不過,李賢將這樣的原則更加擴大化,更加具體化了。
敵軍的傷兵,如果看不到的,我們當然可以不管,他們有自己的醫療手段,也輪不到我們來管。
可若是對方救治不力,在我們有餘力的情況下,稍稍救治也並不會讓我們有任何的損失。
子曰:何樂而不為?
更何況,這一次的情形還有所不同,非常特殊。
吐蕃傷兵確實是有的,原本數量也應該是不少的,但是,因為已經被撂了三天,拋荒在野外,這些傷兵還能有多少存活,這實在是個未知數。
誰也猜想不到。
鄧回接下了這個差事,心裡還挺期待的。
對還能有多少活著的吐蕃士兵,他也很好奇。
“鄧將軍!”
“再往前走,看到那口水井了嗎,就在那邊,不遠了!”
鄧回短暫駐馬,遙遙看去,遠方確實有個紅色的東西,還挺顯眼的。
鄧回知道,那就是水井上面經常要綁縛的繩索。
古代飲水極度依賴水井,而水井是否有水,又極度依賴老天爺,於是,為了討個好彩頭,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保障。
水井常用的井繩也經常在源頭一端使用大紅繩,為的就是討個吉利,能夠讓水井源源不斷的出水。
還能有水井?
那也許傷兵們存活的概率還大一點。
鄧回抱著希望往前奔走。
所謂的吐蕃軍營,其實也就是十幾個軍帳而已,因為這一次帶兵本就不多,後來,納洛逃跑的時候又拆毀了好多,自己帶上。
於是,現在,在這一望無際的平原之上,也就只是孤零零的帳篷而已。
“這……”
“這……”
“怎會如此啊!”
雖然帶隊的是鄧回,但是為了儘快的找到吐蕃的營帳,他還是帶上了一個已經半恢復的吐蕃傷兵,一路充作嚮導。
鄧回也算是老將了,可當他看到帳篷四周的情景,還是禁不住倒抽了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