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大江 作品

第76章 聲東擊西,兄弟頂住!

 “所以,等到兩軍相持的時候,我們再來觀察情況,見機行事,你去給逢甲回個消息,就說這一次我完全聽從他的調遣,只要唐軍一到,我立刻就從側翼發起衝擊。”

 “讓他放心好了。”

 看到一向與逢甲關係不和的東珠,這一次態度這麼誠懇,眾人也算是稍稍安下了心。

 實際上,沒有一位將領在考慮作戰之前,不會去思考一下自己的處境。

 雙方兵力的配置,這才是重點。

 烏雲堡是吐蕃佔領的,這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烏雲堡現在兵力究竟如何,卻是一個可以商榷的問題。

 雖然以前烏雲堡號稱是甘、肅兩州之中規模最大的塢堡之一,城中百姓兩萬餘人。

 能夠作戰的人口,足有八千多!

 從各個方面看起來,都是堂堂威風的。

 而實際上呢?

 現在的烏雲堡,還有那麼強的實力嗎?

 實則不然。

 作為烏雲堡的統帥,沒有人比東珠更加了解烏雲堡的內部情況,甚至,連不遠處的肅州城守將逢甲都趕不上他。

 現在,烏雲堡的兵力真的沒有那麼強勁,即便是有吐蕃士兵的補充,也依然無法到達全盛時候的實力。

 甚至相差甚遠。

 究其原因,還是消耗太大。

 想當初,幾年以前,吐蕃佔領烏雲堡的時候,過程也不算是一帆風順的。

 其間,和烏雲堡中的堡民數次戰鬥,雖然最後依靠著肅州城內的大軍支援,終於讓烏雲堡中的堡民屈服,但實際上呢,吐蕃也並沒有佔太大的便宜。

 因為,他們也只是佔據了這個戰略要地而已。

 至於居住在烏雲堡中的堡民,不好意思,以前是八千生力軍,現在只剩下五千了。

 五千人,當然也還算得上是一支軍隊,再加上東珠帶過來的那一波吐蕃士兵,蒐羅蒐羅,也有八千人左右了!

 但即便如此,他為什麼還要說烏雲堡的實力並沒有恢復呢?

 從可供作戰的人口上,明明數量已經差不多了。

 東珠所指,到底是什麼呢?

 當然是人心了!

 毫無疑問!

 打仗是需要人心的支持的,這個人心,不僅僅是戰場附近的百姓的支持,更是戰士的本心。

 他們的心是向著誰的,人心就在誰那邊。

 從前,因為吐蕃軍團牢牢把持住了甘、肅兩州以及舊吐谷渾的地盤,以至於,唐軍一直無法深入。

 所以,囤聚在這裡的漢民也只能忍氣吞聲,過一天算一天,可現在形勢不同了!

 唐軍來了!

 那可是親人吶!

 你要知道,現在已經不是晉末,也不是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即便是吐蕃佔據了兩州,卻也只有幾年時間而已,幾年時間,當時的戰士們可都還活著呢!

 吐蕃還指望著這些人為自己征戰沙場呢!

 他們本就是漢民,心向大唐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而現在,烏雲堡的自有形態就是這樣的,雖然是吐蕃人管事,但是,漢民還是佔據絕大多數。

 就這還沒有把那些生活在堡裡的普通百姓算上,如果算上他們,吐蕃人就更加不佔便宜了。

 而當這些人真的迎接大唐軍隊的兵鋒的時候,他們能頂得住嗎?

 或者說,他們願意頂著嗎?

 這可是個很嚴峻的問題!

 那大唐太子率領的唐軍,可有兩千人之多,這麼多的人,烏雲堡裡的這點吐蕃人是絕對無法與之抗衡的。

 如果城中原本的漢人不肯幫忙,吐蕃人可就要陷於被動了!

 能夠壓制這些漢人的辦法,只有一個!

 那就是肅州城那邊先取勝,人都是很現實的,一旦看到唐軍落敗,他們沒有了解脫的可能,這個時候,漢人可能才會老實,才會願意和東珠合作。

 若是沒有這個鋪墊,想合作,難啊!

 因為人心向背的問題,烏雲堡中,守將東珠還在猶豫當中,所謂的城防是一點也沒有加強的。

 又為什麼要加強呢?

 到時候,只要這些堡民願意跟著自己幹,那就什麼毛病都沒有。

 可他們若是不想跟著自己幹,那些城牆也好,工事也好,弄得再結實,又有什麼用?

 還不是擺設?

 說到底,這一切就只能看肅州那邊,逢甲的表現了!

 只有他頂住了,自己才能頂住啊!

 …………

 或許,此刻還在行軍當中的大唐太子李賢還應該感謝,盤踞在甘、肅兩州的吐蕃將領,都是這樣的腌臢之輩。

 遠沒有他想象的那樣兇悍。

 他們的拖延猶豫,給了他很多時間,可以在肅州範圍內迂迴行進,逐漸向真正的目標靠攏。

 “太子果然料事如神,納洛確實派人去肅州報信了,過一會我們是不是就把納洛抓了??”

 按照陳海的估計,這個所謂送信的人,只要進了肅州城就不會再出來了。

 這也是很正常的,一個送信的普通士兵,唐軍那麼多人浩浩蕩蕩的,誰還會去關注他的行蹤?

 他又不是顯眼的納洛。

 所以,他想要混出隊伍,還是挺容易的。

 對於納洛這樣首鼠兩端的人,陳海是最痛恨的了,現在機會終於來了,他還能案的主自己的刀?

 當然按不住了!

 他都想自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