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第3頁)
因為,那個時候,大唐正在草創階段,在開疆拓土,在整合境內的一切勢力。
作為大唐的皇室,總有人要去做這些事。
於是,李世民打了一沓勝仗,李淵還是笑呵呵的,全都接受,全都讚許。
當然了,後來也有點不放心了,但那是後話。
而現在,大唐的疆域已經基本定型,與吐蕃的爭端也屬於是小範圍的,邊境衝突。
李賢乾脆利落的解決了鬧事的吐蕃人,真可以稱得上是大功一件,但即便如此,他也仍然是皇帝父親眼中的大麻煩。
因為現在的大唐已經不需要能征善戰的皇子了,他們只要學會如何馭人,如何做好一個好皇帝,守成就可以了。
對於大唐皇帝這份職業來說,李賢的實力是太強了點,太強了點,富富有餘了。
甚至,威脅到了當皇帝的老爹的地位,讓李治很有不安感。
於是,朝野上下無人不知,沒有人的眼睛是瞎的。
人人都可以看得出來,李賢這一次是冒頂了,厲害的太超過了,現在只是武功。
如果在回到長安之後,他坐在太子這個位子上,同時可以體現他在文治上面的一些作為的話。
那麼,李治就可以安然退位讓賢了!
但是,李治,他真的想要禪位嗎?
這裡可是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雖然李治天天喊著要禪位,要退居幕後,要修身養性,益壽延年,可是,這麼多年,他,退了嗎?
沒有!
從來沒有!
曾經,他說要讓位於天后,當然了,因為此舉過於離譜,以至於一說出來立刻就遭到了群臣的強烈抵制。
更是出現了郝處俊這樣的直言敢諫之人和他死磕了好幾個回合。
最後,當然是以天皇落敗為終點。
曾經,他還說,要讓位於太子。
嗯。
他這樣做,大臣倒是沒有什麼好阻攔的,畢竟,雖然自古以來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放棄了權柄,改為讓太子接班的皇帝也不少。
雖然這樣的太上皇也不見得自此之後就真的什麼事情也不管了,但至少,要讓渡一部分權力交給做了皇帝的太子。
況且,只要是太子正式登上了皇位,即便是太上皇,也再沒有廢黜他的權力。
這個人,這個太子就變成了正朔皇帝,無人可以否定。
再看看李治的作為。
一直以來,他的身體就不那麼硬朗,別說是現在,就是從十幾年以前開始,就已經是病歪歪的樣子了。
要說十幾年前,兒子還都沒有長大,他自己也很年輕,不捨得放棄權柄,也算是情有可原。
那個時候,他自己可以管一半的事,而武媚娘呢,只是幫他處理另一半。
況且,那個時候,夫妻合作打壓了許多傳統的世家勢力,也算是配合默契。
是有一定的需要的。
而現在,這種合作完全可以被打破了!
早就到了時候!
十幾年過去,李治已經越來越衰弱了,而他的兒子們一個接著一個的長大。
即便是排除了異生子,只選擇武媚娘生育的兒子,也有兩位合適的人選了。
太子李賢,雍王李顯,都已經成年,也正是年富力強之時,李治若是對大唐負責,對李氏一族負責,看到現在的情況,就應該早早的禪位。
結果呢?
事實證明,李治的每一次撲騰最後都是以無功而返告終。
真的是大臣們堅決不從,他的皇位就是送不出去嗎?
不然。
別看李治捧著個皇位好像要飯盆一樣,一會送給太子,一會送給天后,但最後,這皇位啊,還是牢牢的在他的手中把持。
為什麼呢?
難道,真的是太子不想做皇帝?
還是武媚娘不想一步登天?
不不!
是大家都很默契的,在同一時間,看穿了李治的真實用意。
什麼退位啊!
那些都是誘你犯錯的煙霧!
誰要是上當了,誰才是頭號大傻瓜呢!
李治根本就不想放棄權力,也根本不想把皇位讓給任何人,相反,誰要是對他的皇位有企圖,他還會不遺餘力的剷除!
對!
就是親兒子,也毫不手軟!
既是如此,那麼,李治和李賢現在的關係就依然是君臣關係,雖是父子,卻更是君臣。
雖然,你太子是我大唐未來的主宰,但是呢,只要一日還是我在當皇帝,你是太子,那你就是我的大臣。
皇帝和太子也依然是君臣的關係,就好像,太子面對群臣也一樣是君臣關係一樣。
權力,都是層層下劃的。
所以,即便是李賢是我李唐的好子孫,他有本事就是我李唐子孫有本事,李賢做的一系列事情也免不了要被李治用君臣之禮來審視。
這一下,可不就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嗎?
論年紀,李賢年富力強,才二十出頭,正是春秋正盛。
論文治,雖然自從做了太子還沒能有太多表現的機會,但是,少年時期的李賢在這個方面就已經很有建樹了。
不說多麼出眾了,至少也是可以滿足群臣的需要的。
更可怕的是,他現在還擁有了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