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大江 作品

第98章 君慈臣孝

 來了。

 該來的都來了。

 太子賓客,吏部尚書,當然了,還有太子的老師,黃門侍郎張大安,凡是你能想到的,人又在長安的,全都聚集到了朱雀大街上。

 至於普通的平頭百姓,想要瞻仰到太子殿下的風姿,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寬闊的朱雀大街一頭,已經被各大豪族的豪華馬車給佔滿了,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的縫隙。

 填的嚴嚴實實,滿滿當當。

 要是有空隙,還能輪得到那些普通百姓?

 早就被那些架著馬車的車伕們給擠上去了,還有不少人都因為不能湊到第一排而著急呢!

 至於天皇天后,那就不必擔心了。

 皇家和普通官宦還是有區別的。

 皇室的馬車也好,輦輿也好,那在長安城,洛陽城都是有專用御道的,根本和大臣們的馬車碰不到一起。

 當然了,秩序一亂,也難免會互相擠佔空間,給天皇天后的馬車出街造成了一些困難。

 所以,到了李隆基的年代,這位機智的,又喜歡四處遊玩,絕對不能被困在皇城裡的皇帝就特意發明了一種特殊步道。

 自從當上了皇帝,李隆基一方面志得意滿,一方面也擔心長期住在皇城裡,陰氣太重,考慮到自己年幼時長期都被囚禁在這裡,總是覺得渾身不舒服。

 於是,乾脆徹底搬出了皇城,到自己原來做臨淄王時候的府邸,東市旁邊的隆慶坊居住。

 自此之後,隆慶坊也為了避諱李隆基本人的名號,改名為興慶坊。

 李隆基的行為只能證明一個真理,那就是,人人都戀家,皇帝陛下也不例外。

 興慶宮才是家,而那巍峨的皇城,不過是囚禁人的牢籠而已!

 哪裡也沒有家好!

 李隆基的這一行為,恰恰表明了,他是一個對大唐帝國具有絕對控制力的皇帝。

 一般的皇帝,手腕稍微弱一點,怎麼可能說搬出皇宮,就搬出皇宮呢!

 那皇宮是什麼地方?

 那是天子的居所,是權威的象徵。

 豈能隨意更換?

 更何況,建造皇宮,就是為了讓天子與眾不同,要讓他和百姓們有效的隔絕開來。

 一方面,自然是為了皇帝以及皇室子孫的安全著想,畢竟,你也不能肯定,那魚龍混雜的都城裡,沒有對皇帝心存不滿的人。

 他們要是找到機會動了手,那後果可就……

 另一方面,建造巍峨的宮殿群,劃分平民區和皇城區,起目的就是為了表現出皇帝與普通人的不同。

 凸顯的就是那個個派頭。

 你以為,那規模宏大的皇宮,就只是為了讓皇帝和他們的妻妾過的舒舒服服嗎?

 不!

 那可是身份的證明,有了這份證明,你才能被稱為皇帝嘛。

 至於更加現實的一個原因或許又在於,李隆基簡直是一個喪心病狂的浪費狂!

 喂喂!

 李三郎,那太極宮,大明宮,建造的時候花了那麼多錢,你卻不去住,讓它白白空著,你是何居心?

 錢呢?

 浪費的那些錢呢?

 不只是這些錢,你在宮外又興建了興慶宮,雖然那是你以往的王府擴建的。

 但很顯然,為了讓這個王府居住的更加舒適,也更加適合讓官員們上朝。

 李隆基必然是花費了大筆金錢,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

 這些,不是照樣要花錢?

 但不管怎麼樣,李隆基還是搬到了興慶宮,一住就是十幾年,既可以享受當皇帝的高等級待遇,又可以讓自己不脫離熱鬧繁華的城市生活區域。

 保持一份人氣,他的生活倒是美滋滋了,苦的是各路士庶,官員們呢,天天為了皇帝陛下的安危擔憂。

 而普通的百姓呢?

 也要為了護衛皇帝陛下的安危更加出一份力。

 不過呢,李隆基也是那種熱愛沽名釣譽的人,比方說,要霸佔兒媳婦,那你就明目張膽的來唄。

 怕什麼?

 但他還偏偏要讓楊玉環去做了一年的道姑,最後才納入後宮,成為了貴妃。

 他莫不是以為,這樣過一回水,楊玉環就不是自己的兒媳婦了,大家就認不出她來了?

 在鋪張浪費的搬遷興慶宮行動當中,李隆基也將他的這份虛偽矯飾發揮了淋漓盡致。

 他在從皇城通往興慶宮的漫長道路上專門修建了一條甬道,外嵌在整個皇城的外沿。

 道路的一旁設有高高的圍牆,這樣既可以將皇室子弟的行蹤隱秘下來,具有很強的保密性,讓外人難以窺探。

 另一方面,當然也是他對外聲稱的,就是可以方便百姓,不與百姓爭奪道路。

 大唐帝國從李隆基搬出皇城,遷入興慶宮的那一天開始,危機就已經在暗中醞釀當中了。

 偌大的皇城,祖宗創業之所在,如今卻因為一個人的決定,一個人的喜好而徹底空置,當威嚴壯闊的大明宮徹底被廢置的那一天開始,外重內輕的隱患就已經漸漸顯露。

 只是,那個時候,人人關注的都是開元盛世之下,帝國的強盛繁榮,誰也不會想到,這樣的繁盛,也即將到達盛極而衰的頂點了!

 說回現在,目前的長安城裡,這樣方便快捷的道路還不見蹤影,那麼,凡是要出街,皇族和普通的百姓所走的道路,大家都是走的同一條路,充其量只不過是在皇族出行的時候,要適時的進行管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