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那是歷史的鍋,不是天后的鍋
可是,李淵堅決不同意,他流著淚說,想當初平陽追隨自己征戰沙場,她是一位真正的軍人,她也有軍功在身,憑什麼不可以以軍禮下葬?
爭論不休,最後還是李淵以帝王的命令最後按下了眾臣的反對意見,遂了心願。
也就是說,後世之人一致稱讚的,又有能力,又賢惠的,中國好女人平陽公主,就連死後想要用軍禮下葬都十分困難。
這些當朝大臣都會用各種陳芝麻爛穀子的規矩來否定她,她還想做皇帝?
莫說是平陽根本就沒有這個心,就算是她有,大臣們也絕對不會因為她有能力,又忠誠於大唐,甚至,她還是個姓李的就會允許她這樣做。
不會!
絕無可能!
實際上,男人才能做皇帝,這早就是滿朝文武,皇親貴族之間的默契,也正是因為這一份默契,每一個新登場的皇帝,也無一例外的,都是男人。
女人不管多優秀,只要你展現出異乎尋常的權力慾望,你想要再往前一步就會被朝廷上清一色的男性大臣,更不要說是那些蟄伏在你的背後,虎視眈眈的男性皇族成員給死死盯住。
說到底,他們不可能讓任何一個有機會接觸到頂級權力的女人有稱帝的可能。
讓她們有打破這種默契的機會。
想想看,平陽公主為大唐建立做出了多麼大的貢獻,她並沒有任何的權力野心。
當年,她身披戰袍也只不過是履行自己作為李家一份子的責任罷了。
但是,這些大臣對於平陽的感激,尚不比她的親爹。
不過是一份死後的哀榮而已,既不會傷筋動骨,又不會讓大唐土崩瓦解,為什麼就是不肯呢?
更何況,說的誇張些,如果沒有平陽公主在幾場關鍵戰役之中的突出表現,這些大臣還不知道要到哪裡去打工呢!
作為臣子,竟然妄議主上,這還不說是大逆不道?
突破。
如果深入探究大臣們的內心就可以明瞭,實際上,他們也並不是單純的反對平陽這個女人,他們反對的,是任何加在女性身上的特殊待遇。
在很多大臣們看來,就好像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一樣,女人的基本工作就是找個男人解決他的生理需求,順便生兒育女。
什麼?
征戰沙場?
什麼?
攻城獵地?
那些事情實在是太過宏偉了,根本就不是女人該做的事情!
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她們不需要有自己的姓名,更不需要有自己的身份地位。
她們的一生,不過是從出生以來的父親家裡被轉移到了成婚之後的丈夫家裡。
如果足夠長壽的話,她們的人生就又要轉移到兒子家。
至於她們自己,根本沒有獨立成一戶的可能。
一個女人,在這個社會上行走,她的身份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母親,當她以這兩種身份出現的時候,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社會生活。
可以開店,也可以參與社會生產,社會為什麼可以准許她們這樣做?
難道是因為她一個女人也要吃飯嗎?
當然不可能了!
雖然她們是以自己的身份在賺錢,但是,說到底,社會利用的也只是這些女人的勞動力而已。
她們能夠拋頭露面出來工作,都是因為要幫襯丈夫,撫育子女,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只需要看看單身女人如果生計有問題,社會會不會准許她們去開個攤子,或是替人做工賺錢就知道了。
很困難的。
基本上是沒有門路的。
以古代的社會氛圍來講,一個單身女人,她能夠參與的社會勞動最多的項目就是繡娘。
畢竟,縫縫補補的事情,還是更有耐心的女人有優勢,但即便是繡娘,往往也是沒有出嫁的,尚在父母家的女人才能夠做的。
她們的收入,往往也是要貼補家裡的,不能算是自己的,往往自己也不能留用。
這就是男人和女人出門做事的區別。
當一個男人賺了錢,他往往就化身為分配者,他的這些錢,理所當然都是屬於自己的。
接下來,她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分配給自己旗下的女人,孩子。
如果說,這個社會上有一個群體是女人也可以單獨出來就業的話,不要高興的太早,肯定是所謂娛樂行業,青樓妓館的女人倒是可以自己開門營業,那大概也是一種就業。
這就是整個社會對女子的要求,那麼,平陽公主雖然貴為皇帝之女,但是,她現在要以專屬於男人的方式下葬,這在大臣們的心中也是不能被允許的。
因為,在他們的印象裡,不管你生前做過什麼,你有多麼大的功績,只要是女人,你就要按照傳統的規定去和你的丈夫埋在一起。
去加入柴紹家的家族墓地。
只要不是按照標準模式來辦,他們就會嘰嘰歪歪,各種意見。
說回到武媚娘,用外國的葉卡捷琳娜、安妮等女王來作比就更是驢唇不對馬嘴。
這些國家實際上對皇室的繼承權本來就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葉卡捷琳娜的女王之位也是來源於丈夫,而安妮女王他們英國本來就肯定女子的繼承權。
女人,是可以做女王的。
他們的模式從根本上來說和中國古代就有明顯的不同,不必用外國的劍來砍中國的樹。
至於古代女子地位的變化也絕對不是因為出了一個倒天反罡的武媚娘才讓男人們有了警惕心,不肯再對女人放權,對她們的野心嚴密防範。
實際上,自恢弘的大唐以後,古代的那些朝代的風氣就越發的趨向保守。
五代時期先不提,北宋並沒有統一中原,自己就是個蹩腳的朝代,又因為終日裡無法擺脫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強大壓力,北宋的男人打仗都不靈光,自然會產生一種,對付不了金人(遼人),我還對付不了你的情緒。
自宋以後,整個社會對女人的控制也更加的嚴格,她們的活動範圍急劇縮小,她們可以參與的社會事務也越發的貧瘠。
在這種社會風氣下,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再來一個女皇帝的土壤,至於後面的明清時代就更不用說了,那個年月,女人連自己的腳丫子正常生長都無法做主,就不要提其他的任何權力了。
至於李隆基最後的昏聵,那就更不能把這口鍋扣在他的祖母武媚孃的頭上。
看一個人要綜合的看,絕對不能割裂的看,如果要扣鍋,那麼,就應該是不區分好鍋還是壞鍋,全都給扣上。
在李隆基當政的前二十年他還創造了開元盛世,那麼這個好鍋,要不要扣在武媚孃的頭上?
至於武惠妃,誠然,她確實是武媚孃的侄孫女,可她更是李隆基青梅竹馬的女人。
武惠妃父親武攸止在她年幼時就病死了,於是,武媚娘就將這個侄孫女接到宮裡來撫養。
而那個時候,也正值李唐宗親被大肆殺戮的巔峰,作為李旦兒子的李隆基,也被囚禁在宮中,不得隨意外出,也就是說,武惠妃幾乎是被李隆基看著長大的。
正是因為有這份情意,李隆基才對武惠妃格外的青睞,在深厚的情誼面前,什麼,你是武家人,我是李家人就全都不重要了。
最後,大臣們可以阻止的也就是讓武惠妃繼續做皇后而已,不能讓她有重蹈覆轍的機會。
除了這一點,武惠妃可以說是李隆基在楊貴妃之前的真愛了。
這,又與祖母是不是教得好,有什麼關係?
可以說,李素節的死,唯一可以得到好處的,就是天后武媚娘,除了她,就沒有別人。
李素節雖然剛剛恢復了爵位,但是,眾所周知,他根本無法對李賢的太子之位構成威脅。
只有武媚娘,這個女人當年就憎恨李素節的生母,可以說是恨之入骨,也正是因為這份恨意,才讓她過分殘害了王皇后和蕭淑妃。
那麼,現在,看到李素節不但是恢復了自己的王位,還要為生母蕭淑妃爭取權益,武媚娘哪裡還能坐得住?
如果縱容李治這樣做,這不就是在打武媚孃的臉?
所以說,如果有一個人,她對弄死李素節有十分的熱情的話,那麼,這個人就只能是武媚娘。
至於,為什麼在自己的心腹面前,武媚娘仍然不肯承認,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現在,天后都已經把黑鍋給甩出去了,妥妥的扣在了太子李賢的頭上,那天宴會之上,還有別人比李賢更適合接下這口黑鍋嗎?
沒有!
一個都沒有!
既然替罪羊都找好了,天后又為什麼要承認?
她只需要坐在紫宸殿裡,靜觀其變就好了。
“不論如何,想來,太子這一次也很難逃出生天了!”考慮到武媚孃的心情,明崇儼就轉變了一個言語的切入點,終於換來了一個天后的笑臉。
“明卿,我勸你還是不要把自己的心思暴露的太早。”
“你要知道,就算是賢兒當不了太子了,下一個太子也只能是雍王,你有什麼企圖,最好還是等到顯兒做了太子再說。”
虎毒不食子這句話,放到李治武媚娘這一對臥龍鳳雛這裡是絕對說不通的。
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什麼人都敢殺,什麼絆腳石也敢搬掉!
不要以為武媚娘心狠手辣,其實,李治的手也黑的很,只不過是程度有差而已。
想當年,李治剛剛當上皇帝,就開始看自己的舅舅不順眼,雖然長孫無忌也確實沒有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吧。
按說,只要李治願意,他是可以找個理由就殺掉長孫無忌的。畢竟,這歷史上殺自己舅舅的人也並不會特別的被人指摘。
李治他爹連一母同胞殺起來都不眨眼,何況是對舅舅呢?
但是,李治還是猶猶豫豫不敢輕易動手,難道,是因為李治對舅舅特別有感情,不捨得嗎?
才怪!
他只是顧忌自己的社會輿論,畢竟,當初他能夠當上太子,最後當上皇帝,可以說都是長孫無忌在背後一手推動,如果沒有長孫無忌的支持就沒有李治的今天。
對於這樣一位鞍前馬後的舅舅,李治怎麼可以說殺就殺呢?
他如果這樣做了,讓朝廷上的大臣怎麼看?
他們一定會認為李治忘恩負義,達到了目的就卸磨殺驢,如果李治是一個純粹的暴君、昏君。
那麼,這件事倒是還好辦了。
暴君需要什麼社會輿論?
直接殺過去就好了!
可惜,李治不是暴君,更不是昏君,他是一個頭腦很精明的聖君!
所以,他不能親手殺死一直扶持自己上位的舅舅,他只能派出親親老婆去殺。
你只要想通了這一點就可以明白,一開始李治令武媚娘掌權,背後也是有他的深意的。
全都是為了這碟醋包的餃子。
想想看,李治想要讓武媚娘揮刀向舅舅,總要有個理由吧!
總要讓滿朝文武們相信,武媚娘是有能力下手的吧!
所以,在這之前,李治就要讓武媚娘掌握一定的權力,讓大臣們明白,武媚娘是有能力控制一些人,去害了長孫無忌的。
李治果然不愧是謀略家,這事後的發展和他當初預判的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當武媚娘和長孫無忌死磕的時候,李治成功隱身,過後大臣們對他的評論又是什麼樣的?
還不是稱讚他是明君聖主,最後的大惡人只是武媚娘嗎?
所以,對於自己的這幾個孩子,武媚娘不會在乎,李治呢,雖然他會在乎,但是水平也只是一般般。
一語點撥,也讓明崇儼茅塞頓開。
好像,他是著急了點。
要不,就去找雍王妃做些文章?
然而,雍王妃又豈是小小的明崇儼可以控制,可以摸透的人?
雖然能力比不上武媚娘,但是論心機,韋香兒也並不會落後太多,更何況,她本就是個急不可待的急脾氣。
看到李賢進了大理寺獄,她的心思立刻就活躍了起來。
好啊!
這不就是機會來了嗎?
寧讓我等機會,不能讓機會等我,這是韋香兒一直秉持的原則。
她早就為這一天做好了準備,而現在,是時候拿出來了!
鋪墊。
都是鋪墊。
在李賢斷氣之前,實際上李顯是不會有任何機會越過他去做太子的,這一點,韋香兒清楚的很。
但是呢,所謂鋪墊就是如此了。
作為雍王妃,難道,韋香兒看不出李治和武媚娘也認為李顯不適合當太子嗎?
但是,事在人為。
況且,把李顯推上太子之位這件事,韋香兒可以依靠的還就只有自己。指望李顯?
那簡直就是在搞笑。
李顯絕對不會為了太子之位去奮力爭搶,即便是作為李唐的皇子就算是去爭一爭,也完全是正當的。
但是,李顯天生就不具備這個頭腦。
他也沒有這樣的勇氣,也許是看多了李唐宮廷的才人殺戮,李顯就屬於還沒開始呢,就自我放棄了。
但是,人和人的性格就是不同的。
對於這些殺戮,難道,韋香兒看的就少嗎?
但是,她就不怕。
她不但不怕,她還主動的迎上去,攻堅克難。
用韋香兒的想法來說,在宮廷之中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勞永逸的,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看看現在的情形,鬥爭都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李素節已經死了,雖然素節只是個炮灰角色吧,但是,他的死也算是拉開了李唐皇室新一輪的互相殘殺的序幕。
躲?
你躲得開嗎?
李顯本就生在旋渦之中,如果不努力撲騰,災禍也會自動自發的掉到他的頭上。
既然他自己不肯衝,那隻能讓韋香兒來替他衝了!
不管李顯願不願意,韋香兒也把他拉上了,並且,目標就直奔大明宮而去!
雍王妃絕對不會打無準備之仗,她早就背好了一份大禮,就等著獻到天皇天后的面前呢!
這樣的厚禮,沒有哪一對父母能夠拒絕。
然而……
父母們現在也很忙啊!
送走了明崇儼,武媚娘終於是把裴炎給等來了。
而裴炎,自然是不會辜負李賢對他的一片殷切期待了。
才剛剛從大理寺走出來,一轉頭就把新鮮熱乎的來自李賢的消息全都告訴了武媚娘。
果然換來了天后的狂笑三聲!
“這個小子!”
“難道真的是他做的?”
“可以啊!”
“他終於長本事了!”
殺人了!
天后娘娘,這裡可是發生了人命案!
裴炎帶給你的消息,是太子真的動手殺害了郇王李素節,這樣的惡事,你居然還笑得出來嗎?
你覺得,你笑的合適嗎?
“這樣看來,過不了多久,顯兒就可以做太子了!”武媚娘倚在小榻上,這樣美滋滋的想到。
在武媚娘面前,裝出一副奴才相的裴炎,聽到這句話,立刻心中一顫:真的嗎?
這是真的嗎?
我終於等到這一天了嗎?
可以說是唾手可得,如此簡單!
這……
事情進展的如此順利,倒是給裴炎出了個難題,這也太快了,他還有很多準備都沒弄好呢!
幸虧李賢撲街的早,這樣一來,以李唐太子之位不可能空缺的規矩,過不了幾天李顯就會被冊封為新的太子。
對於這樣的現狀,感到滿意的就不只是裴炎,當然還有武媚娘,武媚娘需要的就是李顯這樣的傻瓜呆子來給自己當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