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 作品

第549節-決勝場外(第2頁)

    他和陳非負責啃硬骨頭,解決那兩架x實驗機。

    契科夫靠的是豐富的戰鬥經驗,陳非卻仗著“滄龍”先進的性能,準確的說,應該是氣動力設計。

    儘管“滄龍”先進戰鬥機並不是第一次升空,但是在陳非手上卻是第一次,外表是“滄龍”,內部嘛……emmm,還有待商榷。

    航電系統和飛控肯定不是北方兵器工業集團那一套,一是沒法兒給,二是也沒有帶過來,這一次參展除了部分研發團隊以外,就只有這麼一個擁有完整氣動力設計方案的殼子。

    作為未來的支援型戰鬥機,氣動力設計肯定優於已經退役的主力戰鬥機,戰術思想也更加先進。

    即使是個殼子,也為陳非省下了大力氣。

    因為沒有高超音速風洞,做不了流體驗證,所以他個人搗鼓的晶能噴射機從一開始,就沒少在氣動力設計方面費功夫做各種嘗試,一方面靠模仿,另一方面全靠摔,沒有太多的理論和公式做理論預研,哪怕有“亞當”的協助,也幫不上太多的忙,連半桶水都算不上的外行人幹這活兒就得蠻幹。

    決定飛行器戰鬥力的性能三要素,氣動力,控制和推力。

    三者已經得其一,那麼剩下的,涉及到機體內部的事情,反而相對容易解決。

    花費了人工智能Ai“亞當”大部分算力的工作主要是動平衡計算,戰鬥飛行器的主流方案是靜不穩定,但是在飛行中又需要穩定,這意味著飛行員的操作需要被正確解讀,由計算機自動分解為各種響應動作,最終實現預期的姿態要求。

    有時候還會因為安全閾值,做出g-lock策略,飛行員在過載狀態中動彈不得時,自動調整,並非是劃拉幾下操縱桿,推推節流閥,踩踩尾舵那麼簡單,尤其是氣動力控制面較多的飛行器,相關的計算更加複雜。

    如果不是依附於陳非的生物腦,“亞當”也沒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搞定這麼多的計算量。

    為了在現實當中準確還原出設計方案,陳非差點兒把手掌給磨禿嚕皮。

    Adam:對手為“神眼”李林。

    根據機體的塗裝編號,“亞當”替陳非識別了對手的個人信息。

    陳非撥開了通信頻道,說道:“你好,李林,再見,李林!”

    “滄龍”先進戰鬥機從外掛點脫離了一枚導彈,呼嘯著直射而出,感謝大伯,感謝國防星,感謝北方兵器工業,感謝蕭老大,感謝……

    Aim-290d遠距導彈在臨發射前,被“亞當”自定義編程,預置了飛行參數。

    “啊?誰!”

    突然聽到公共通信頻道內響起的聲音,正準備迎擊“滄龍”先進戰鬥機的f-40x“角雕”的駕駛艙內,哈努曼空勤團的飛行員“神眼”李林一怔。

    下一秒,他看到一條連成線的點狀白色尾跡突然出現在天空中,正在高速接近。

    嘀嘀嘀嘀……

    被火控雷達鎖定的預警聲響了起來。

    “草泥馬!”

    “神眼”李林氣急敗壞的一推操縱桿,“角雕”全力俯衝,在這個時候轉向,無論是左右,還是上方,都不是最好的選擇,甚至還會主動迎上導彈的不可逃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