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籌謀良將(第3頁)

 士頌不敢冒險,現在這種關鍵時刻,怎能讓徐晃臨時倒戈投敵呢。

 而且由不得士頌不緊張,歷史上的徐晃,在隨楊奉護衛漢獻帝回到洛陽後。見大將軍兼司隸校尉韓暹,和衛將軍董承之間的爭鬥日益加劇,就勸楊奉歸附曹操。

 當時楊奉決定聽從徐晃的建議,後曹操帶著漢獻帝要遷都許昌的時候,楊奉在韓暹的挑撥下,又改變了歸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韓暹一起出兵去“劫駕”。

 結果可想而知,楊奉、韓暹怎麼可能是曹操的對手,在梁縣被曹軍殺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徐晃就趁這個機會投降了曹操。

 在演義裡面,滿寵勸徐晃時,徐晃沈吟良久,才喟然嘆道:“吾固知奉、暹非立業之人,奈從之久矣,不忍相舍。

 ”滿寵說:“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徐晃既而起身相謝,說道:“願從公言。”

 據三國志記載,(徐晃)常嘆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

 翻譯翻譯,徐晃的意思就是,古代的人常會憂慮遇不到賢明的國君,我現在有幸遇到了明主,尤其應當立功報效國君,哪裡是為了個人名譽才做的!

 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的徐晃徐公明,絕不是個願意在楊奉手下,安分守己的主。

 只不過士頌的出現,讓徐晃多了一種選擇。

 對此,士頌還是很有信心的,徐晃想要找的明主,自己開創荊州基業,聲名著於四海,高舉仁義之旗,輔佐正統,怎麼看,都比曹操要好吧。

 而且現在,和他的舊主楊奉,可謂並肩作戰的同僚。若是按朝廷的名義,把徐晃“調”入荊州軍名下,也可謂名正言順,徐晃不必背上背主的名聲,對徐晃而言,豈不更好。

 士頌打定決心,今天就要對徐晃講明白,拉徐晃入夥。

 同時,對於曹軍那邊來的說客,不論是不是滿寵,士頌絕不會讓他們見到徐晃。

 打著詢問曹軍軍情的名義,士頌帶著兩千頌衛營,順利的進入了徐晃軍營。

 這兩千頌衛營,是他返回魯陽後,從各部精銳中,重新挑選人手補充的。

 原來頌衛營重傷人員早已被安排返回襄陽療傷,現在這兩千頌衛營,雖然個個都是精銳之士,但周泰暗中卻告訴自己,這些人還需要訓練,不然和原來的頌衛營,還差個檔次。

 於是士頌默許周泰選出了六百頌衛營老兵,保留編制,以備萬全。

 另外,新選入的頌衛營將士也讓周泰加緊訓練。

 不過即便如此,這兩千頌衛營進入徐晃軍營之後,徐晃眼睛都看直了,對士頌手下的荊州兵那是堪堪稱奇。

 “公明,今日阻擊曹軍,讓曹軍不得繼續前行,為我聯軍立下了首功啊。”士頌笑嘻嘻地掏出了一壺清遠香。

 “哪裡,我看那曹操,見我軍阻攔之後,便沒有了繼續前進的想法。我看他根本就沒把我們聯軍放在眼中,怕是準備擊敗我軍之後,再繼續前行。”徐晃實話實說,曹操給他的感覺就是這樣的感覺。

 見士頌思索起來,徐晃收起了士頌拿出來的清遠香,說道:“我大軍今夜便到。明日恐會有一場大戰,還是不要飲酒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