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使者董昭
數日後,曹操率主力軍隊返回許昌。
他留下於禁,率領幾萬人駐守南陽郡東北地區,並開始遷移百姓,收攏逃避躲藏起來的流民。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還是把這一塊的地盤交給了潁川世族,尤其是那些被魏延欺壓過的世家,把這邊的田地分給他們,以作安撫。
那些貪婪的世家,自然會帶著農戶過來開墾。
至於是否安全,一來有著家族中在曹操手下任職的人的保障,二來他們自己又不來南陽郡。
第三嘛,富貴險中求的道理,他們也是懂的。
士頌這邊,等到曹操退軍,自己也返回了襄陽。
一面清點這次的損失,讓各支主力部隊從地方郡兵,新兵營中,選取優秀者,補充進入部隊。
另外,還有血戰一夜,存活下來的“敢死營”的百姓,也都士頌整編進入了各支部隊。
對於這三個多月以來,自己徵關中鍾繇,抵禦曹操南征的拉鋸戰中,犧牲的各支部隊的將士,郡兵,民團百姓,再加上被曹操屠殺的百姓,清點下來,少說有十萬多人。
給各家的撫卹金,失去土地的百姓的重新安置,這些工作,即便是有劉巴牽頭,帶領各級文官們,處理安撫和遷移規劃。
士頌的心中,也對那些百姓有些牽掛,他不止一次,隱藏身份,跑去到流民營中幫忙。
畢竟,在士頌心中,這些人信任自己,希望自己能給他們公道,但自己卻無能為力。
為了自己事業的發展,甚至已經和曹操和談,他們的仇,短時間內,是報不了了。
每次想到這裡,士頌就感覺自己對不起這些百姓,自己辜負了他們。
士頌的心思,在他的舉動中表現的一覽無餘。
於是楊夢茹和諸葛詩語一商議,便給武陵書院的那些大儒們寫了信,讓他們在武陵傳語上發表一些文章,分析一下為何士頌要同意和曹操議和,為何不血戰復仇。
現在負責武陵傳語的人叫作梁鵠,這人便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梁孟皇,以八分書法聞名天下。
歷史上的他投奔劉表,後來曹操佔據荊州後,他就投入了曹操帳下。
現在的他,早早就進入了武陵書院,因為他的一手好字,也被用到了士頌“發明”的活字印刷上,更是讓他參與到了《武陵傳語》這份報紙的編撰之中。
最早《武陵傳語》是由蔡峰主管,畢竟是士頌自己的喉舌,後來蔡峰主要管理暗組去了,這種宣傳事宜,士頌就交給了伊籍,再後來伊籍也上了暗組這船,《武陵傳語》的主管事宜就交給了梁鵠這位書法家。
但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書法家主管《武陵傳語》後,由於並沒有太刻意的宣揚士頌的好,反而以較為中立的態度發佈各類文章,讓《武陵傳語》越發的被天下讀書人所接受。
當時,人們還都讚揚士頌大氣,只有士頌自己心裡後悔。只是木已成舟,他也不便再過多幹預。
現在,梁鵠收到了士頌兩位“夫人”的來信,畢竟頭上頂著車騎將軍府掾史的頭銜,平時沒怎麼幫士頌說話也就算了,現在命令來了,幫幫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
他梁鵠也不是不知變通的人,立刻就組織人手,完成了分析,發表了文章。
分析士頌和曹操之爭,士頌為何接受曹操的“議和”的原因,說來說去,最大的原因不是士頌要保留實力,不是士頌不自信,而是因為士頌憐惜百姓。
因為士頌知道再打下去,荊州的百姓會繼續遭罪,會死更多的人,為了百姓,他讓出了南陽郡東北地區,他明明打贏了,但還是接受了曹操的議和提議。
不管百姓心中是怎麼想的,但《武陵傳語》這麼說了,聰明一點的地方官員也明白了上面的用意,在大家的推波助瀾下,百姓也接受了這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