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初治四郡(第2頁)

 定南軍都是老兵,原來有等級的,都可以按各自等級領取獎勵。

 其餘降軍則統一劃為七等軍士,還是按照連勝三次升等一級的辦法進行捉對鬥毆。依舊勝者獎,敗者罰。

 為的,就是訓練將士們的實戰能力。

 但現在軍隊人數過多,比鬥日益頻繁,士頌可沒有那麼多的清遠香供應。

 現在得規則改為勝者獎勵錢財代替,只有在以百人隊或者千人隊的比鬥中,勝利的一方,才能享受幾大壇清遠香,也是期望各部將領,能更加重視團隊作戰的訓練。

 對於新組建的江南軍,所有新兵都被定義為九等軍士,也就是最低等級的軍士。

 他們沒有軍團協同訓練,所有人都只有戰鬥技巧訓練,為的就是每三天一場的實戰比試。

 按士頌的規定,三個月後,能升到七等軍士以上的軍士,將重新編組成營,進行其他的協同訓練。

 而沒有達標的新兵,除了要繼續留在新兵營內進行實戰訓練外,還要進行軍屯的勞動。

 軍屯的收穫,可是軍隊所有,這些軍屯兵是一根穗都分不到的。

 為了激勵軍士,規定若是所負責的區域產出不足,則負責這片軍屯區域的新兵,就會淪為軍奴三年。三年後才能再次加入新兵營,接受訓練。

 同樣的,為了獎勵軍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更是模仿商鞅變法後對秦軍的改革,除了在軍隊中加入士兵的等級劃分外,加入了勳爵的概念。

 也就是唐朝的勳官制度,一種榮譽稱號,有品級而無職掌,但是對於軍人而言,這就是戰功的體現。

 士頌勳爵體系細分為十二級,其實就是他按後世唐朝的勳爵十二轉的叫法而來。

 一般情況下,前面的一轉到六轉,需要軍士們在戰場上殺夠十人便能升一轉,六轉以上,則需要在戰場上殺三十人才能升一等。

 每個級別的軍士若是對應的勳爵升等了,其對應的軍士等級也能提升一等,軍士等級提升後,軍士獲得軍餉自然也多,戰場上分得的戰利品也越豐厚,被提拔當官的機會也越大。

 很多軍士的文化程度不高,弄不明白軍等制度和勳爵制度有什麼區別,但是士頌用最粗俗,最接地氣的說法,給他們做了解釋。

 九等軍制度中的等級,指的是軍士的戰鬥力,說白了就是你能不能打,你的戰鬥力被劃分為幾等戰鬥力,這種等級是以一等戰力為最高的。

 而勳爵制度,則指的是在戰爭或者緊急事件中立下的戰功,和你的戰鬥力沒有關係,你戰鬥力不高,不妨礙你立下大功,只要是有戰功,那麼便能獲得對應的勳爵。

 這麼一解釋,即便是不識字的文盲,也明白了兩種制度的區別,個個摩拳擦掌,要為自己奪得一個好的軍等和勳官。

 重商,屯田,整軍,這是士頌在荊南四郡的治理過程中,最看中的三件事。

 但真正做起來,千頭萬緒,每天的進展都很慢。

 好在世人都盯著北面,在關注反董卓聯軍的舉動,他在荊南一隅的胡亂搗騰,還沒有引起各方的重視。

 除了這三件事情外,還有一件事,便是士頌接受了士燮的提議,在荊南尋訪賢才,選拔賢能之士。

 還真別說,居然還真讓他找到了幾個可用之才。

 先是長沙郡降臣桓階,舉薦了武陵郡的青年賢才潘濬,說是年紀和士頌相差不大,卻也是難得的少年奇才,建議士頌一用。

 潘濬這個名字,士頌是有印象的。

 劉備留在荊州治理地方的能臣,關羽被襲殺後,投降東吳。

 後來,潘濬也受到了東吳的重用,在士頌的記憶中,這人可是個治理地方的人才。

 至於舉薦他的桓階,更是不得了。

 他是三國後期,曹丕時代的魏國重臣,被曹丕視為寄命之臣。

 這段時間,自己很多的想法主張,都是由恆階來逐步施行完成的。

 現在,他也被士頌委任武陵別駕從事一職,至於他推薦的潘濬,被任命為簿曹從事,也成為了士頌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