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作繭自縛(第2頁)

 士頌心想,若是能早曹操一步,把漢獻帝帶來荊州,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這麼早就和曹操交戰了呢?

 荊州的馳道,在去年拿下荊州後,就開始修建。這一年以來,收留了許多流民,以工代賑的工程,都是讓他們去修建馳道。

 現在荊州的馳道,也已經初具規模,沿路都有換馬的驛站,八百里加急。這信,只用了一天便送到了劉巴手上。

 劉巴也沒有耽誤,立即聯繫了鄭玄。

 結果,鄭玄知道了士頌的心思後,對士頌想要以勤王的名義進入司隸很是反對。

 不但如此,他還聯合了武陵學院的名儒們一起聯名,上書給“荊州牧”士頌,強調他乃是地方州牧,若無朝廷詔書,他是不得自行率軍進入司隸的,即便,他是為了勤王救駕,為了關中百姓,也不行。

 否則,必定會被天下詬病,作為傳承儒家的青年俊傑,這種有違君臣綱常的事情,這種事情,在他看來,士頌決不能做。

 鄭玄的這封上書,經過趙岐的手交給了士頌,趙岐自己也在上面署名了。

 看到這封勸諫信,士頌是哭笑不得。

 “鄭玄、趙岐、劉熙、綦毋闓、宋忠、來敏、謝該。”士頌心裡默唸著這些聯名上書人的名字,一個個,都是武陵學院中的大儒。

 這些人站在一起反對,無疑便是整個儒家體系的反對。

 在仔細看看,聯名的人當中,甚至還有其他學派的人,其中不少名字,自己都很陌生。

 “馬良,這些人你認識嗎?”

 剛好,馬良就在身邊,士頌心中不爽趙岐等人的反對,不想搭理趙岐,便指著信上的人名問起馬良。

 馬良看了趙岐一眼,開始給士頌介紹起來。

 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武陵傳語,以及武陵學院新刊印的書籍的吸引下,來到荊州,進入武陵學院治學的名人。

 其中不少人,都在士頌的州牧府裡掛了官職的。

 士頌定荊州以後,先是收拾世族,後是應付揚州之亂,接著便一心撲在北上勤王之事,哪裡會關注,有哪些大儒名士,進入了武陵學院呢?

 許慈,師從劉熙,乃是南陽本地名儒。南陽變法,對付世家的時候,許家是主動響應新法,為此,還特地給許慈掛了南陽郡治中從事的官職。

 袁徽,聞名天下的名儒,本來隱居交州,因為看了武陵傳語,知道了武陵學院,特地到武陵學院治學,傳播儒學正道。他為人正直,治學嚴謹,很得學子敬重,甚至成為了學院招攬隱居名儒的旗幟。

 孫嵩,北海名士,因救助趙岐被其舉薦為青州刺史,後轉豫州刺史。退休後客居荊州,士頌定劉表後,對士頌的新法很是贊同,認為乃是去除漢朝弊病的良藥,在武陵學院中為新法吶喊搖旗。

 李撰 、尹黙,兩人都是益州人士,因仰慕司馬徽、宋忠的學問,不遠萬里,來到武陵學院治學。乃是學院中年輕儒者的領袖人物,對士頌更是推崇有加。

 他們兩人甚至在儒學年輕一輩中,和士頌齊名,被稱為“復興儒學三俊才”。兩人多次在武陵傳語上,為士頌在日南郡的行為解釋,表示那不是暴行,而是懲戒蠻夷,興儒學於化外。頗有一凡“自有大儒為我辨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