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手痛 作品

第318章 周鐵衣離開後的朝會(第2頁)

    說罷,這位御史上奉一疊厚厚的賬冊,“此乃各州省漕運司舉報奏摺,請聖上過目。”

    大夏朝絕大多數的商品都可以自由買賣。

    但少部分商品則嚴加看管,禁止私人買賣。

    墨石,木鋼。

    這是絕對的國營商品。

    這兩種戰略級的物資完全由墨石司和木鋼司負責審查,開採,運輸,儲藏,分配。

    墨石和木鋼之下,能夠半官賣,半私賣的是鹽,鐵,銅,煤。

    前三種物資的開採由國家的鹽官,鐵官,銅官負責,但是在販賣的時候,為了追求利潤和效率,所以交給商人們運營,而商人們就需要獲得國家的運輸,販賣憑證。

    也就是俗稱的鹽引子,鐵引子。

    每一張販賣憑證都極難獲得,同時國家直接對販賣憑證的持有者徵稅。

    除了鹽,鐵,銅之外。

    煤非常的特殊。

    煤本身在這個時代並不受重視,不是管制軍需物品。

    但墨石是煤的伴生礦,想要挖墨石,就要挖煤。

    可是煤太多,墨石太少。

    同樣為了利潤,效率,煤礦才會承包給地方商人,世家,派墨石司官員監管。

    從煤礦中挖出的墨石交給墨石司運輸販賣,而煤就可以交給地方商人自己販賣。

    但是這種伴生礦的挖掘肯定有貓膩。

    很多地方都將墨石隱藏在煤中運了出去,這也是地方墨石走私,軍隊墨石走私的主要門路。

    中央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不過絕大多數時候,只要下面不鬧得太過,能夠保證墨石司的開採任務,保證整個大夏明面上的軍需供應,國家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其中也有墨家,公輸家想要在民間推廣發展機關術的暗中用力。

    畢竟墨石司的主要官員,就是墨家之人。

    這位御使舉報之後,中立的官員們目光先落在兩人身上。

    第一就是現在周家在朝堂上唯一的頂樑柱周鐵戈。

    第二就是漕運總督,皇室宗親李恩。

    司民董行書面色不變,靜靜地站著。

    董修德想要用墨石案一件事扳倒周鐵衣。

    董行書明知道這不可能,但仍然准許董修德去做,同時還讓董修德查周家更多的事情出來,忍而不發,就是為了現在這一刻。

    利用墨石案將周鐵衣引出天京,再通過其他的案件處理周家黨羽,到時候就算周鐵衣成功回京,那麼也要面對已經被極大削弱的周家這個事實。

    這就是削周鐵衣的‘地利’。

    這個過程中,讓人意外的是漕運總督居然會參與進來。

    按理來說,這種事情大家能中立就中立,儘量避免在勝負出現之前站隊。

    除非你和其中一方是政敵!

    漕運總督李恩面色不變。

    百官之中聰慧的幾人已經想通了原因。

    太子,輪船商會!

    這就是漕運總督出手的原因!

    皇室宗親,很多時候比皇帝還要支持太子,除非皇帝只有一個兒子,死了,廢了就可以過渡旁支,不然的話,他們是更加希望嫡長子繼承這種穩固繼承製的。

    因為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宗法制的核心體現,而宗法制是皇室宗親權力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