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手痛 作品
第350章 拼讀法(第2頁)
這張報紙有九成像《天京報》,幾乎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只不過內容稍微替換了一下。
周鐵衣認真看完整個報紙,然後放在旁邊,面無表情地拿起茶水喝了一口。
何啟功心裡頓時咯噔了一下,他知道自己這張報紙沒有讓周鐵衣滿意。
不過周鐵衣也沒有太動怒,畢竟當初自己指導吳謙,胡文郎,梅俊蒼辦報紙的時候,也是改了又改。
所以自己面對何啟功的時候,自然也不能夠厚彼薄此。
而且天京和山銅府的地方特點不同,報紙不能一概而論,很多東西何啟功不能夠瞬間理解到也很正常,畢竟自己的歪點子很多。
周鐵衣說道,“天京和山銅府不同,百姓關注的點也不同,天京乃是百善之地,即使一個車伕也能夠談論一兩句朝政,但山銅府可不一樣,這裡很多人並不像你一樣那麼關注朝政變化。”
周鐵衣點了點‘聖諭’,‘奏疏’版面。
他當時在天京辦第一份報紙《天京報》,需要扯虎皮拉大旗,所以要用‘聖諭’開頭。
但現在百家都開始在天京辦報紙,並不是每份報紙都能夠請到天后為聖上代筆寫‘聖諭’,所以這已經不是必須要的版面了。
而且周鐵衣還在其中起了一個小心思,那就是天高皇帝遠,能夠削弱一分影響是一分影響。
何啟功立馬心領神會,點頭示意自己明白。
周鐵衣繼續說道,“山銅府的百姓收入更低,識字率更低,所以在購買意願上也會更低,所以要增加報紙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何啟功看向被刪了的兩個版面,若有所思地說道,“增加版面。”
周鐵衣笑道,“除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外,我們還要從文字本身入手,提高識字率。”
說罷,他從白玉棋盤中拿出一本小冊子。
白話文運動的核心是降低讀書寫字的門檻,拼讀規則的出現有助於提高蒙童學字的效率,而且看報要從娃娃抓起。
“擴張兩個版面的,並且對外銷售兩文錢一份,但私塾購買,可以補貼一文錢。”
有了蒸汽印刷機之後,加上這段時間報紙紙張的改良,報紙的價格本來就被降到了兩文錢一份,所以現在只需要再補貼一文錢,就可以弄出來一文錢一份的報紙了。
至於從哪裡弄到這一文錢周鐵衣沒有說,這就是留給何啟功的考驗。
何啟功拿起周鐵衣的小冊子,他翻開來看,裡面選取了二十六個奇特的符號,再用這二十六個符號標註讀音,形成一套完整的注音規則。
這中間何啟功小聲提問,周鐵衣快速講解,何啟功本來又識字,記憶力又強,用了小半天時間,就將這套規則理解清楚。
何啟功對比了一下自己以前學習的‘反切法’,新的讀音規則雖然要多學習二十六個符號,但這二十六個符號的讀音變化是固定的,不像以前‘反切法’的兩個漢字本身不固定,甚至還會因為老師的口音不同,導致讀音都發生變化。
毫無疑問,這種方法對於蒙童讀書更為友好。
周鐵衣和儒家的白話文之爭可還沒有落下帷幕,雖然在《天京報》上週鐵衣暫時以白話文取勝,但是大量的典籍仍然以文言文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又演變出了王明義,張三的‘古文’流派,而現在周鐵衣就要通過新的拼讀方式繼續擴大白話文的優勢,並且真正為白話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這個新的讀音規則,對原本的大夏文字進行標讀,形成一本簡易的手冊,並且開始嘗試傳播。”
何啟功點頭示意自己明白,而後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恐怕很多儒家的私塾不願意推廣您的標讀之法。”
周鐵衣輕笑道,“在這件事上我願意等,蒙童讀書又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儒家不願意教,法家,墨家,公輸家,農家,陰陽家的私塾可沒有這麼固執,而推廣的快慢則體現你的能力。”
周鐵衣認真看完整個報紙,然後放在旁邊,面無表情地拿起茶水喝了一口。
何啟功心裡頓時咯噔了一下,他知道自己這張報紙沒有讓周鐵衣滿意。
不過周鐵衣也沒有太動怒,畢竟當初自己指導吳謙,胡文郎,梅俊蒼辦報紙的時候,也是改了又改。
所以自己面對何啟功的時候,自然也不能夠厚彼薄此。
而且天京和山銅府的地方特點不同,報紙不能一概而論,很多東西何啟功不能夠瞬間理解到也很正常,畢竟自己的歪點子很多。
周鐵衣說道,“天京和山銅府不同,百姓關注的點也不同,天京乃是百善之地,即使一個車伕也能夠談論一兩句朝政,但山銅府可不一樣,這裡很多人並不像你一樣那麼關注朝政變化。”
周鐵衣點了點‘聖諭’,‘奏疏’版面。
他當時在天京辦第一份報紙《天京報》,需要扯虎皮拉大旗,所以要用‘聖諭’開頭。
但現在百家都開始在天京辦報紙,並不是每份報紙都能夠請到天后為聖上代筆寫‘聖諭’,所以這已經不是必須要的版面了。
而且周鐵衣還在其中起了一個小心思,那就是天高皇帝遠,能夠削弱一分影響是一分影響。
何啟功立馬心領神會,點頭示意自己明白。
周鐵衣繼續說道,“山銅府的百姓收入更低,識字率更低,所以在購買意願上也會更低,所以要增加報紙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何啟功看向被刪了的兩個版面,若有所思地說道,“增加版面。”
周鐵衣笑道,“除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外,我們還要從文字本身入手,提高識字率。”
說罷,他從白玉棋盤中拿出一本小冊子。
白話文運動的核心是降低讀書寫字的門檻,拼讀規則的出現有助於提高蒙童學字的效率,而且看報要從娃娃抓起。
“擴張兩個版面的,並且對外銷售兩文錢一份,但私塾購買,可以補貼一文錢。”
有了蒸汽印刷機之後,加上這段時間報紙紙張的改良,報紙的價格本來就被降到了兩文錢一份,所以現在只需要再補貼一文錢,就可以弄出來一文錢一份的報紙了。
至於從哪裡弄到這一文錢周鐵衣沒有說,這就是留給何啟功的考驗。
何啟功拿起周鐵衣的小冊子,他翻開來看,裡面選取了二十六個奇特的符號,再用這二十六個符號標註讀音,形成一套完整的注音規則。
這中間何啟功小聲提問,周鐵衣快速講解,何啟功本來又識字,記憶力又強,用了小半天時間,就將這套規則理解清楚。
何啟功對比了一下自己以前學習的‘反切法’,新的讀音規則雖然要多學習二十六個符號,但這二十六個符號的讀音變化是固定的,不像以前‘反切法’的兩個漢字本身不固定,甚至還會因為老師的口音不同,導致讀音都發生變化。
毫無疑問,這種方法對於蒙童讀書更為友好。
周鐵衣和儒家的白話文之爭可還沒有落下帷幕,雖然在《天京報》上週鐵衣暫時以白話文取勝,但是大量的典籍仍然以文言文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又演變出了王明義,張三的‘古文’流派,而現在周鐵衣就要通過新的拼讀方式繼續擴大白話文的優勢,並且真正為白話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這個新的讀音規則,對原本的大夏文字進行標讀,形成一本簡易的手冊,並且開始嘗試傳播。”
何啟功點頭示意自己明白,而後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恐怕很多儒家的私塾不願意推廣您的標讀之法。”
周鐵衣輕笑道,“在這件事上我願意等,蒙童讀書又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儒家不願意教,法家,墨家,公輸家,農家,陰陽家的私塾可沒有這麼固執,而推廣的快慢則體現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