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玄策 作品

第30章 徵辟舉賢定北境 士族權爭兩派分(第2頁)

 

 “尊古”派以洛陽為中心,已經經營了快兩百年,掌控資源,地方勢力根深蒂固,一旦遷都,大漢的經濟、政治中心遷移,必然導致之前的體系維護成本增高,想要繼續保有現有地位,就必須重新投入大量資源在新的都城重新建立體系,這個過程很有可能被新崛起的勢力替代甚至是推翻。
 

 而“遷都”派則是有實力的,但在體系中沒有決定權的士族,想借著遷都的機會,將現有的體系撕開一道口子,趁機上位,替代甚至是建立新的權利、地位體系,讓家族更上一層樓。
 

 因此遷都之議,實際上就是一場權利的遊戲而已,是大、中、小士族對現有體系掌控者發起的一場權柄之爭罷了。
 

 當然,何彧也明白,在這個時代,士族、世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無法進行消除的。因為一是通訊距離和時間導致的統治地域限制和階層問題,所以地方士族和世家是這個時代最有效的中、下層統治權利落實的階級。
 

 二是教育、生產和運輸導致的地域性差異問題,這個時代的教育掌握在士族、世家之手,普通人絕大多數都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更不知道炎黃子孫、華夏一體的概念,甚至不知道諸子百家,先秦始皇帝華夏定鼎之功,不知道大漢朝廷的工、農、商、稅等各種政策;生產主要以土地產出為主,工業上有技術,但全靠人工,沒有成規模的工業體系;運輸上就更不用說了,道路、治安是第一問題,其次商乃是這個時代的賤業,受到限制非常多,形不成運輸體系,導致物資運輸成本非常高,
 

 三就是思想問題了,古人並非沒有超前的思想,並非沒有想擺脫士族、世家而發展的想法,只是觸犯現有體系的利益和沒有思想基礎的百姓無法理解太過超前的思想,導致任何一種想要在這個時代結束這種士族、世家作為統治基石的行為,都將會失敗,王莽不就是最好的例子?歷史上那些全村、全莊共富裕,共勞動的烏托邦記載不是最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