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魚絲 作品

第466章 生同衾,死同穴(第2頁)

 一旦按畝納稅試推成功,百姓定會積極開荒,百姓開荒的田畝,有了按田納稅後,就不會被人奪走了,仔細伺弄兩三年,就能出莊稼。 

 大周朝對開荒的政策十分完善,三年不繳稅,三年後繳兩分稅,之後逐年增長,直到與國家頒發的稅法持平。 

 且開荒耕種的種子,朝廷也是有一定的優待。 

 沈岐讚歎不已:“三皇子小小年歲,便有這樣的見解。” 

 齊雍笑了笑:“古往今來,不是沒人想到過這樣的政策,但因實行阻力太大,沒有能推行罷了。” 

 “如今也是恰逢其會,借了軍屯案的苗頭。” 

 軍機房剛提議整改時,甘隴一帶就有不少田多丁少的土棍,聚眾到各個地方衙門鬧事,事情鬧得很大。 

 地方的官員驚慌失措,即令官員勸散,一個個上疏朝廷,要延緩再議。 

 但是,沒過多久,又被有丁無田的百姓,及衛所的軍戶們,集鄉民圍轅吵鬧更甚,萬千上萬人鬧出了更大的聲勢。 

 衙門裡的丁差都束手無策,這麼多人不能驅逐,不能打罵,一不小心就要官逼民反,鬧出民亂,衙門首當其衝。 

 地方官員更是嚇得連府門都不敢出。 

 生怕鬧出了民亂,腦袋不保。 

 此一件事,就能看出大多普通百姓,甚至是軍士手中田少,或根本無田,大周朝的田畝大多都聚集在土豪、鄉紳、權貴之手。 

 此事又引發了一幫士夫清流們的憤慨。 

 誰敢冒頭就是他們攻擊的目標。 

 階層之間的矛盾,在經過朝中近來一系列動盪之後,徹底爆發了。 

 各地衛所和衙門都爆發了相似的反抗,勳貴們不可能頂得住這股大勢,除非他們想造反,才敢做出官逼民反的事來。 

 按畝納稅在全國推行,是遲早的事。 

 等甘隴一帶衛所、遼東一帶衛所的新政推行結束,接下來就是治吏,還田於民。 

 在此之前,顯國公府這股阻力,必需扳倒才行。 

 …… 

 回門第二日,沈君辰就南下了,同他一起的還有裴南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