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好的發現(第3頁)
北靜王趕忙說道:“當是不假,賈將軍報備,昨日確實去了訓練親兵的莊子。他那莊子,臣也去過,約麼有五千多畝旱田,是初代榮國公當年安置親兵時置辦。”
“距今最多七八十年光景,當時大多親兵的家人,都住進了那個莊子,有兩三千人吧。沒想到不過區區七八十年,就已經有上萬人口了,足足翻了近四倍的人口。”
皇帝聽後嘶的一聲抽了口涼氣,然後說道:“你是說他們人口翻了近四倍?那以此來算,豈不是說,本朝現在已有超過三萬萬人口了?怎會有如此之多的人口?朕聽聞,前明末期人口不過八九千萬而已,本朝初年估算,才八千萬。”
北靜王聽後說道:“皇上,恐怕正如你所說,本朝人口已超過三萬萬了。”
皇帝想了想接著問道:“以你之見,賈將軍所說之問題,他自己可有辦法解決?”
北靜王想了想說道:“以臣之見,難!想要解決此事,只有大量購買田地方可。如果算上賈家其他莊子,賈家十年內最少要買十萬畝田地,而五十年內,則需再買四五十萬畝田地。三代以內,賈家已需田地不下百萬畝,何況尚有十代、百代?且田地之上,又豈能無人?”
“再則賈家之財也恐難以支撐如此大量的購買田地,且天下土地也非無限,賈家缺田,他家又豈能不缺田?如賈將軍所言非虛,我水家缺田更甚,恐需賈家兩倍乃至更多田地方可,而天下人所缺田地又該有多少?”
歷史上的治亂循環就是如此,王朝初期,經過戰亂,人口銳減,而到百十年後,人口就會呈現大爆發式的增長。這時就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王朝初期分配的田地,交了稅以後,已經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了。
而再有下一代之後,田地就不能滿足生活所需了,也就是這個時代,已經推廣了紅薯和土豆這樣高產的作物,才能勉強保證不餓死人,如果遇到天災,除了逃荒,也就別無選擇了。
當然,如果能做到糧食真正的平均,那還是會有大量剩餘的,但那些大地主會將糧食平均分出來嗎?就如賈家,雖然看著兇險,但還是有夠吃幾年的糧食存儲的。
再如北靜王,當年賞給他們的田地,可比榮寧二府加在一起的還多,他們會缺糧?只是他們根本不可能將糧食都分下去,畢竟維持王府,那是需要大把銀子的。
皇帝聽後眉頭緊鎖,賈赦還真的給他出了一個大難題,這絕對是能夠威脅到國家社稷的大事,還解決不了。想了一會,皇帝問道:“摺子上的方法是否可行?”
北靜王說道:“回皇上,荒地終究有限,且多處偏僻之地,恐需人口大遷徙方可。然人口大遷徙勞民傷財,先皇遷徙人口雖是好意,但至今還是罵名,除非如摺子上說的,能令萬民自願,方可解決問題。”
“而開疆拓土,情況相似,且邊疆往往更遠,遷徙人口就更加困難了,只能做備選。至於硝石可做肥料之事,臣不知道,但願意一試,只是硝石終究稀少,恐難解決根本問題。是以臣以為,賈將軍之方略,只是權宜之計,皇上不若將此事曉喻百官,令獻治國之策,為皇上分憂。”
皇帝聽後也很無奈,賈赦說的問題,雖然現在還不明顯,但至多十幾年,就會出現明顯的問題。現在不解決,正好在他六十來歲的時候,問題就會凸顯,好嗎,先皇這個年齡的時候,已經開始享福,他倒好,這個年齡的時候要解決難題。
只是現在皇帝也沒有好方法啊,畢竟田地真的有限,只得如北靜王所言曉喻百官了。很快到了卯時初,也就是五點多的樣子,皇帝吃了點東西就帶著北靜王往太和殿而去。
很快上朝,眾臣上奏完成,都等著皇帝宣佈下朝好去吃飯了,結果皇帝將賈赦的摺子拋了出來。沒辦法,賈赦的摺子,根本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除了讓眾臣一起想辦法,皇帝還能有什麼好主意?你總不能將出生的人殺一部分吧?
而眾臣聽後,也是臉色各異,本來誰都沒有往這方面想,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畢竟文臣嘛,整天只要管好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就好。
比如勸皇上親賢遠佞啦,比如勸皇上廣開言路啦,比如勸皇上勤政愛民啦,他們只是說說而已啊,今天怎麼就碰到這麼一個不開眼的傢伙了?提了這麼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而武將,只要沒有戰事,通常都是透明一般的存在,整天就是在那看文官罵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