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麻辣豬蹄 作品

第九十四章 匡扶漢室,捨我其誰?奪取揚州,報效天子!(第2頁)

 “如今唯有勸降張繡,方是上上之策。既能以最小的代價拿下壽春,又能保存兵力面對其餘虎視眈眈之輩。”

 雖然劉備分析的不錯,無論是攻城還是按兵不動,都是下策。

 可空口白舌的就讓張繡投降,這種想法未免太過兒戲。

 呂布搖了搖頭道:“玄德,你未免想得太簡單了,張繡豈會輕易倒戈?他若想背棄袁術,此前便不會救走袁術了。”

 壽春看似陷入險境,但城固若金湯,有張繡守城,起碼能堅守一年之久,遠沒到岌岌可危、即將破城的地步。

 呂布換位思考,他若是張繡,決計不會投降獻城。

 劉備道:“將軍卻是忘了,張繡殺了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心腹大將典韋,曹操恨他入骨。”

 “他逃來揚州投靠袁術,本就是為了躲避曹操。”

 “眼下壽春雖然堅固,但終究會有城破的一日。當年曹操父親死在徐州,他便屠了徐州城,焉能饒了張繡?”

 “即便最終張繡落在孫策手中,孫策又豈會為了他一個敗軍之將而交惡曹操,屆時多半會將他交出去。”

 “只要我們向張繡表露善意,未必不能將他勸降。”

 擺在張繡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堅守壽春,待城破之時便是他喪命之日。

 要麼向呂布他們投降獻城,還能保住身家性命。

 因為無論是呂布還是冀州軍,奉的都是鄴城的天子,視曹操為奸賊。

 張繡在宛城的戰績,對曹操而言是罪大惡極,生死仇家。

 可對鄴城這邊的天子而言,那便是立下大功的功臣。

 劉備正是知曉張繡與袁術沒有半點交情,投奔過來只是為了保命,所以才認為有很大機會將其勸降。

 “果真如玄德所言,張繡未必不肯降。”

 呂布覺得劉備說得很有道理,他再次換位思考,倘若站在張繡如今的處境,必然會投降。

 劉備又補充了一句:“此外,我與東海糜家素有來往,據糜家傳來的消息,張繡麾下的謀士賈詡,已經去鄴城拜見天子,如今已被冊封為光祿勳。有賈詡珠玉在前,張繡定會動搖。”

 “如此大好!”呂布喜出望外,麾下謀士去了鄴城都被冊封為光祿勳,張繡若是去了,那得封什麼官?

 “不過……派誰去勸降張繡?”

 勸降不是請客吃飯,絕不是寫封信人家就欣然接受,必須的派能說會道之人前往壽春與張繡面對面交談。

 “將軍。”劉備豁然起身,滿臉肅穆地看向呂布,“備願入城,勸降張繡!”

 呂布嚇了一跳,劉備提出勸降張繡的計策就已經讓他震驚,沒想到更震驚的還在後頭。

 “玄德,你剛剛說什麼?”

 呂布不確定是不是自己聽錯了,於是再度問了一遍,語氣有些驚疑不定:“你要親自入城勸降張繡?”

 劉備毫鄭重點頭,“沒錯,我要孤身入城,與張繡談判。”

 呂布聞言,直接否定了劉備的提議,“不可,此行太過兇險。”

 “假若張繡不肯降,你必定陷入險境,甚至極有可能被他殺了以壯軍心。”

 古往今來斬殺使者的例子可不少,更何況是勸降的使者。

 他前段時日就殺了袁術派來與他聯姻的使者,並將其頭顱懸掛於下邳的城門樓之上,以此表明他對大漢的忠心。

 劉備笑了笑,表情很是淡然,“箇中兇險,備自然明白。但即便前方是萬丈懸崖,備也不得不去闖一闖。”

 呂布只感到一陣匪夷所思,就算劉備成功勸降張繡,可最大受益人卻不失他。

 他手下兵馬不多,根本就佔不了多少地盤。

 “為何你要以身涉險,你不得不去的理由又是什麼?”

 劉備悠悠的嘆息一聲,神色無比沉重的說道:“自黃巾之亂始,天下大亂,諸侯割據。又有董卓亂政,以至漢室衰微,天子落難,忠臣少有。”

 “江東孫策,野心勃勃,曾與其父私藏傳國玉璽。”

 “冀州袁紹,四世三公,受盡皇恩,如今卻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謂國賊。”

 “兗州曹操,與袁紹一般無二,亦是國賊。”

 “荊州劉表,乃漢室宗親,本應匡扶社稷,討伐不臣;然而此番討伐偽帝,他卻不曾派一兵一卒。”

 “天下諸侯,多如此列。”

 “倒是將軍知曉大義,令備刮目相看。”

 “不但還我小沛,救我於危難之際。更是主動響應天子召令,親率大軍討伐袁術,以正天子威名。實乃大漢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