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小鳳 作品

第四百四十五章 袁氏之心(第3頁)

 “將糧食運往河西卻是十分便利的。”

 既然正面戰場的情況發生突變的情況之下。

 那麼自然而然的要改變套路了。

 從河西下手也自是另外一種方法。

 而現如今武關的攻破,致使魏軍向後撤離,從而收縮防線之下。

 如今河西的魏軍全部轉移在了陝縣以東的地方。

 以陝縣為第一防衛的陣地,從而扼制通往函谷關以及洛陽城的交通要道。

 至於說鍾繇,因為年歲太大。

 在加上這幾次關鍵性的戰役失敗,老早的便被曹丕下令返回洛陽城,協助陳群死搞內政!

 無論如何,即使是拖,也要拖過去漢軍這一次的襲擊!

 只要撐過第一波強襲,等到孫權出兵,一切都會變好的!

 是以漢軍正面所應對的敵人首當其衝的便是姜維。

 上一次郭淮等魏軍自武關突圍的時候,其實張飛後來收到了消息,是打算出兵截斷對方的退路的。

 只不過當時魏軍上下多虧了姜維死保郭淮,才得以殺出重圍。

 從而避免了全軍覆沒的下場。

 而也因此,在鍾繇被調回了洛陽城之後。

 全軍以新任的前將軍張郃為統帥,鎮西將軍郭淮與長水校尉姜維為其副手拱衛河西。

 不過還算是比較好的一點在於。

 河西之地難走歸難走。

 但是吧,大漢時期的函谷關與先秦時期的函谷關其實是兩個地方的。

 秦時函谷關所處的位置都得要在陝縣西邊,屬於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

 而到了漢武帝時期的函谷關卻不一樣了。

 自漢室興起之後,關中作為帝都,函谷關以東則稱關外。

 人們當時都以自己是關中人為榮。

 而武帝時期的樓船將軍是楊僕,他的原籍是在函谷關以東的新安縣。

 別人說他是關外人,他深感不快,於是乎就盡捐家資。

 於是他就在漢元鼎三年的新安縣城東,也修起了一座雄偉的城池,稱其為新關。

 也就是這個時候的漢函谷關了。

 而有了這座新關,楊僕自然也就成了關中人了。

 楊僕事後自是內心心滿意得。

 然而,楊僕這麼做他是滿足了虛榮感,心裡面爽了!

 可是從國家的戰略角度來講。

 就因為他那毫無用處的虛榮心,函谷新關真得是永遠失去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稱呼!

 而舊關也因此而改置成了弘農縣。

 此刻的漢函谷關怎麼說呢……

 大致上是有兩條道路可以進入洛陽城的。

 一條就是叫南崤道,過南陵、然後再走雁翎關。

 沿永昌河,而到了宮前這個時候道路一分為二可以行進。

 第一條就是沿永昌河東行,經安國寺出陝縣,過洛寧城村、楊坡、入宜陽三鄉、韓城沿洛河達洛陽。

 而另外一條是沿著太子溝折上硤石,在折返往北過了北陵與北崤道重合,一般人都稱呼那裡為‘周秦古道’。

 當然,一般行軍來講,都是有多方便就多方便,人家不會這麼缺德的在拐回去。

 而第二條就是直接由西向東,走北崤道。

 經由陝縣東去,至硤石關與南崤道的周秦古道重合,經觀澠池、新安等地,出漢函古道直達洛陽!

 而這是最為簡單的方法!

 也是目前為止最為困難的,畢竟守在那裡的是張郃。

 並且這條道路能夠行進大規模軍團,還是當時曹操為了西征方便,加之惡南道險而又遠,才開通的。

 至於說第三條就更麻煩了。

 是除了陸路之外的黃河漕運古道。

 此地西起三門峽谷,然後在東出澠池與新安縣交界處的棧道。

 而到現在其間兩岸的崖壁上,至今仍有很多的古棧道。並且就岸邊有多處倉儲遺址。

 且這條水路最晚疏通於秦代,並且這一處棧道是基於陸上崤函古道功能不足的情況之時的補充通道!

 倘若是說有漢軍真得冒險從那裡走過去的話,估計漢中大戰的馬鳴閣道的慘狀將要重現上演。

 尤其是張郃本身極其擅長識別地利,肯定是在那裡有著重要防禦的。

 是以,還是以上的兩條道路比較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