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心志(第2頁)
王方、鄧生是利用軍中千錘百煉的技巧,一板一眼,乾脆利落,沒有花哨,殺傷效率極高。
丁碩等則奮不顧身,以傷換傷,以命搏命,打法極為兇殘,威懾力十足。
羌人雖然號稱“性堅剛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氣”,但並非無生命的頑石。野獸尚且惜生畏死,何況是人?面對必敗必死之局,又被丁碩等人瘋狂所懾,也丟了膽魄,潰散奔逃。
戰鬥沒亮點,善後卻成了難點——打掃戰場後,關羽望著場上一堆俘虜,猶豫不決。
羌寨共兩百多人,被關羽等擊殺數十人後,便告潰散。
關羽人少,對四散逃入山林的潰兵毫無辦法。
大約三十多人逃走。
剩下的一百多人被一網成擒。
全部殺掉?
面對強敵,關羽可以無懼迎上。面對手無寸鐵、哀慼流淚的老幼,卻下不去手。
王方等極力勸說:“都伯,我等與羌賊已是血仇,誰能化解?斬草不除根,必有後患!或許都伯想把他們帶下山,但我等不過二十來人,如何看得過來這麼多俘虜?一旦在寨內作亂,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
漢制,一隊五什,轄五十兵。隊之首領稱都伯。都伯秩三百石。當然關羽這個都伯只是自封,不可能有什麼俸祿。
鄧生心腸軟一些,但也不同意將這些俘虜全部釋放或收留,他對關羽道:“都伯,不提這俘虜中的精壯,就是這些十幾歲的小賊,都已懂事,心中只有仇恨,哪裡感化得過來?都伯若不忍心,我等來辦。”
關羽幾個月前還是個種地的農夫,普通黎民,現在卻要決定上百人的生死。
道家貴生,儒家愛人,人非草木,一死不能復生。
然而關羽所知的名將,無不是心腸剛硬之輩。兵法雲,為將有十過,其中一過就是“仁而不忍”。這種仁就是婦人之仁。
殺還是不殺?
如何選擇?
********
雕陰。
上郡太守勉昂正與幾個郡吏討論關羽之事。
勉昂,兗州東郡人。勉姓人口不多,據說出自春秋時衛國國君姬康叔之後。
勉昂精研經學,年輕時舉孝廉,為縣令,有政績,起步不錯。然而蹉跎到四十多歲,還是在縣一級打轉。
直到他終於忍著恥辱,硬著頭皮,拜見了中常侍張讓的門奴。
餵飽門奴,見到張讓。
張讓是穎川人,對這個兗州名士前來投奔,還是非常歡迎的。也沒收他太多錢,就給他謀到了二千石的太守之位。雖然也有沒人願意去上郡這個險地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