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訪賢(第3頁)
郭泰大喜,道:“有關君捍衛北邊,老夫無憂矣!”
郭泰等人辭別後,楊沛問道:“太平道當真要在明年造反?”
關羽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鄧生道:“這賊世道,反了就反了!”
楊沛畢竟做過郡吏,心理上還有些包袱。做賊,是在赦免之列,造反這種大逆,屬於不赦之罪。
關羽對他道:“孔渠放心,我不會舉造反旗號的。最多是殺些為富不仁的豪強大姓,誅些殘民害民的貪官汙吏。”
楊沛鬆了一口氣,道:“那我們下一步怎麼做?”
關羽道:“積糧,擴軍,墾荒。”
洗劫鄔縣,屬於積糧,不算戰事。
關羽最開始定的不劫掠的原則其實已有些變化。
賊寇的劫掠,是不加選擇,能搶就搶。關羽的攻擊則有針對性,主要針對那些民怨沸騰、橫行鄉里的豪強。得鄉民擁護的豪強,即使再富,關羽也是不取的。
鄔縣大姓張氏,太原郡望,世為郡縣大吏,也曾出過二千石。族長張訓,田連阡陌,家室鉅富,號稱張半城。其子張典任太原郡功曹,在郡中算得上一號人物。張氏還攀上了茲氏縣令黃群。
這黃群可不得了,乃是中常侍張讓的賓客。
黃群橫行縣中,無人能管。郡守委進也是閹黨,兩人沆瀣一氣,搶男霸女,謀財害命。誰要被他們盯上,都是家破人亡,死路一條。
張氏作為地頭蛇,向委進、黃群積極靠攏,通過金錢開道,美女搭橋,漸漸被委、黃接納,形成一個上至郡府下至鄉里的羅網。這張網將整個太原郡當做魚塘,肆意打撈,不管這魚到底是誰家養的。
張懿作為幷州刺史,本對郡守有監察之責,卻畏懼張讓、趙忠權勢,不敢做聲。
關羽盯上的就是這個張氏。
必須一擊建功。
若是要張氏反應過來,必然是一場惡鬥。根據黃立、張乾情報,張氏能在旬日內武裝數百人,內中不乏輕俠、亡命,不缺勇士、壯士。
在關羽虎伺張氏、隨時會發動雷霆一擊之時,從幷州穿過太行山回到冀州的劉備,終於見到了亭卒口中的少年英雄——趙雲。
劉備是特意登門拜訪的。
辭別關羽後,劉備一邊趕路,一邊思考。關羽向他描述的未來景象,讓他深為震動。以前看了信,只是當做一個可能發生之事來看,還沒有那麼重視。跟關羽兩次深談,劉備不得不放棄幻想,回到現實。
天下大亂不是一種可能,而是一種必然。
亂世之中,聚眾才能自保,自保之後才能談重興漢室。身家性命都不能保全,談什麼大志?
聚眾首要在得人。
接待劉備一行之人是趙雲之兄趙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