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二百七十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2頁)

    杜正倫嚼著餅,道:“臣聽聞太子殿下將事辦完了。”

    “多虧杜侍郎指點。”

    “殿下說笑了,臣就先回去了。”

    生怕與太子再多說一句話,杜正倫快步走回了長安城。

    有了李崇義與李景恆作為東宮在朝野外的左右手,往後辦事也能方便許多。

    以往這些家事都是父皇與皇叔在安排。

    現在不同了,往後的東宮會有自己的家事。

    李承乾坐上出遊的車駕,看著沿途的風光,打算再去龍首原看看。

    一路上可以見到關中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有一群正在打鬧的孩子見到官兵護送著車駕而來,他們從官道上躲到了田地裡。

    還有一群孩子爭搶吃食,在路邊打得連滾帶爬。

    如果平均一戶人家能夠有三個孩子,那麼再過十年關中的人口就可以再翻三倍。

    李績趕著馬車道:“現在遷入關中的人口越來越多了,末將時常聽京兆府的人說好在太子殿下有遠見,在潼關建設了一個巨大的集散地,並且囤積糧食,以供給關中所需。”

    “大將軍,以往的關中很缺糧食嗎?”

    馬蹄聲依舊,走得並不快,李績解釋道:“以前會缺糧食,那時候關中的人少,很多田地都沒有人耕種,現在人多了,耕種的人也就多了,不缺糧食了。”

    身後又有快馬追了上來,來人稟明瞭身份,來人正是京兆府的通判狄知遜,他將馬兒趕到車駕一側,稟報道:“殿下,孫神醫送來的書信。”

    李承乾接過書信,問道:“狄通判?”

    “臣在。”

    “聽聞刑部尚書劉德威很賞識伱。”

    狄知遜在馬背上抱拳道:“近來確實與劉尚書有走動。”

    “今日孤看到了奏章,劉德威舉薦京兆府通判狄知遜入刑部,京兆府通判狄知遜為官期間奔走各縣為人公允正直,正是刑部所需之才。”

    聽到馬車內傳來的話語,狄知遜有些不明所以。

    “怎麼?你不知道?”

    “臣確實不知劉兄竟然這般舉薦臣。”

    “舉薦的奏章已送到了吏部,來年開朝會再議。”

    “今天程家又有一頭牛摔死了。”

    車駕內又很安靜,似乎殿下不喜聽到這個消息。

    狄知遜又道:“臣還在查明緣由。”

    “不著急查。”

    “臣告退。”狄知遜放慢了馬兒的速度,看著太子的車駕遠去。

    刑部尚書劉德威為何會舉薦自己?

    狄知遜很困惑,拉起韁繩沿著原路回去。

    搖搖晃晃的車駕內,行進在安靜的官道上,甚至可以聽到馬車的輪子壓破地面凍土上的冰層的聲音。

    李承乾打開這卷書信,入眼的是孫神醫關於建設醫館的論述。

    孫神醫終究是沒有接受將醫學分科的建議,從一開始與他說的骨科,牙科。

    到現在,孫神醫只是將醫學分為了內科與外科,僅此兩科而已。

    李承乾看完書信放在一旁,心中思量著,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馬車忽然停下,李績道:“殿下,龍首原到了。”

    李承乾走下馬車,地面的泥土在這個冬季都已凍結實了,走上龍首原的高坡。

    冬季看不到萬木反春,百里河開的景象,也見不到役馬成群,羊群遍地。

    冬天的關中與中原其他地方一樣,都是一樣的蕭條。

    李承乾迎風站著,其實先前李績大將軍的說法,還是以前的陳舊之見,因關中的耕地是有限的。

    可分配的土地也是有限的,現在的人口恢復尚好,田地都有了人耕種,看似不缺糧食了。

    遷入關中的人口越來越多,這是表象的實力。

    關中的作坊發展與生產力增長,會是將來最重要的實力之一。

    田地總歸是有限的,依靠小農經濟的黃河兩岸太依賴糧食,市稅正在連年增長的當下,可以見得這五年以來,關中的生產力是在提高的。

    不論是紙張,還是葡萄釀,或者是肥皂在很長一段時間,這是關中生產力與經濟增量的極為重要的三大支柱產業。

    但往後呢,生產製造不能就此停止,還要尋求新的增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