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太子與老師(第2頁)

    一摞摞卷宗堆滿在中書省的一旁,滿滿當當堆放在一起足足有半人高。

    還有不少放在各個官吏的案前,將梳理各地卷宗的事交給於志寧與褚遂良。

    李承乾拿著洛陽的奏疏,才坐下來翻看著。

    近年來洛陽發展得很不錯,更是在意料之外地不錯,如今的洛陽增至二十五個縣,算上洛陽城的人口,共計有七十五萬人口,其中有四成是外來遷入洛陽的。

    父皇所擔憂的隱戶與逃戶問題在洛陽就不是問題,不論是洛陽還是關中,想要進入作坊勞作,就需要有戶籍,沒有戶籍的是不能進入作坊勞作的,並且各縣官府還會定期查問。

    如此一來賦稅與人口戶籍問題就能得到很好地緩解。

    現在的長安與洛陽就是一個巨大的財富吸收器,不斷吸收著西域與中原各地的財富,一車車的貨物都被換作了錢,進入各個作坊,而各個作坊繳納了稅之後,就成了朝中的錢財。

    並且還在不停地吸收勞動力,這種虹吸效應,會讓關中與洛陽短時間內吸收巨量的資源。

    李麗質的資源論就不得不重視了,要生產就必須掌握資源,如礦產與木料,甚至是茶山與鹽礦,或者是蠶桑。

    問題又回到了生產工具與生產資料上,一個巨大且老大難的問題。

    馬周要提高洛陽的市稅,他覺得現在洛陽的市稅實在是太低了,他想要將市稅上漲到四成。

    李承乾作了批註,將收稅往生產的前端靠攏,並且以價格來定稅,與貨物無關。

    本質上馬周的問題並不是收繳稅多少的問題,而是市稅均寡的問題。

    可以在洛陽進行試點,但在嘗試的過程中需要把控好分寸,該多的要多,該少也儘量不要給鄉民的生活造成負擔。

    貞觀十六年,入秋之後,關中的糧食價格不降反漲,漲到了鬥米十錢。

    當早晨的濃霧散去之後,李承乾與老師走到長安城幾里地外的一條河邊,這條河是滻水,邊上就是新豐縣。

    新豐縣有一種酒水,就是名滿天下的新豐酒。

    新豐縣是當年漢高祖劉邦興修的一座城,以前叫作新豐城,是為當初漢高祖懷念沛縣家鄉所建成的。

    時代幾次變遷之後,這裡就成了一個縣。

    雖不知當年的漢高祖劉邦有沒有喝過新豐酒,是不是也真愛喝那新豐酒。

    只是在後來的史書上,如李白那樣的人,酷愛新豐酒。

    走在新豐縣外,就能見到一車車的罈子被送入縣內。

    李承乾道:“鄭公病重了,但卻沒有再提及東征的事,老師覺得東征必要嗎?”

    房玄齡道:“是覺得若是鄭公在,肯定會反對陛下東征?”

    “老師以為呢?”

    “嗯……臣也會反對陛下東征。”

    李承乾揣著手望向遠方,看著田地裡還有一群孩子正在撿著麥稈,又道:“若父皇執意要東征,老師還會阻止嗎?”

    “殿下,貞觀四年唐軍征戰突厥,貞觀十年唐軍才平定了吐谷渾之亂,之後貞觀十三年高昌一戰才打完,接著吐蕃兵犯松州,再後來就是天山一戰與如今的漠北一戰。”

    老師沒有直接回話,而是說了自貞觀一朝到如今十六年間,發動的種種戰爭。

    大唐的皇帝是好戰的,大唐的將領也都是好戰的,東征西討,耗費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李承乾走在官道邊,官道的一側就是關中平原特有的田地,一眼看去田野直到視野盡頭。

    “若不是當初松州一戰結束得迅速,恐怕父皇與朝臣都會答應和親的吧。”

    李承乾言罷,繼續走著,老師也沒有回答。

    其實松贊干布的時機選得很好,他也是有實力的,吸納了吐谷渾的殘存牧民聯合了吐蕃周邊眾多部族,要是松州沒守住,要是那一戰沒贏,恐怕大唐與吐蕃已成了姻親。

    打都打了,青海也成了唐軍屯田地,現在說這些沒有意義。

    房玄齡道:“殿下,如今這天下人都渴求安寧。”

    “如果東征高句麗的代價並不大,只需要一隊千人的兵馬就可以征討下來,朝中還會這般阻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