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三百三十三章 荒謬且短見(第2頁)
“晉王,紀王!”狄仁傑站在遠處高呼著。
李治邁著信步走上前,“你怎麼在這裡?”
狄仁傑指了指不遠處的顏勤禮,“跟著來看看。”
李治道:“你不看著崇文館?”
狄仁傑作揖道:“在下現在是顏主事的弟子,不是崇文館看門的。”
李治低聲道:“杜荷答應了。”
“是嗎?給多少銀錢?”
“給……”李治又是一想,道:“很多。”
“很多是多少?”
“反正就是不少,你不用問。”
李慎吃著杏仁,給狄仁傑分了一些,道:“這個好吃。”
狄仁傑拿過杏仁,“謝紀王。”
“你我之間不用言謝。”
李治看嚼著杏仁的李慎與狄仁傑,他忽然覺得自己要做大事了,不能像個小孩子一樣。
李慎嘴裡嚼著杏仁,撞了撞狄仁傑的胳膊,問道:“他們在吵什麼呢?”
“開設作坊。”
“關中的作坊還不夠多嗎?”
狄仁傑蹲下身,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著道:“有三戶人家要一起開設作坊,起初承諾其中兩家出一百貫錢,其中一家出三百貫錢,三家分利,但準備出三百貫這一家忽然手中暫時沒錢,借給隔壁縣了。”
“為何?”
“這件事說來話長了,京兆府讓他們各家出字據,必須要銀錢到位才能開設作坊。”
“要是拿不出銀錢,在賬目中做手腳,銀錢出了差錯,壞得不僅僅是三家的利益,甚至會影響各縣勞工的銀錢。”
“每個作坊內各縣官吏首先要保障各縣的勞工一定要拿到工錢,這是底線,反之京兆府是要捉拿並且關押的。”
“因此各縣縣官在京兆府的高壓與監察之下,有人說關中各縣的縣官皆是酷吏,京兆府治下官吏也都是酷吏。”
“反正關中民風向來彪悍,也沒人會去在意什麼愛民如子。”
別看狄仁傑是三人之中年紀最小的,可要說起關中治理的現狀,狄仁傑這小子總是能夠娓娓道來。
張柬之科舉沒法及第,那狄仁傑肯定是能及第的,光看他在崇文館這麼多年月,眼看著崇文館從一無所有走到現在,小小年紀可資歷不容小覷,就連很多崇文館的人遇到難事都要詢問他。
“紀王殿下有所不知,所謂治理就要有法可循,若法度不嚴,法度不明,關中發展就早晚會亂,於現在的京兆府而言,寧可多此一舉,也不能有疏漏。”
“因此啊……我們現在不僅僅在為民為社稷爭利,小子說句大言不慚的話,我們還在為唐律做嘗試,或許將來會一直修律法。”
李慎嘴裡還嚼著杏仁,狄仁傑說了一大堆,他根本沒聽進去多少,詢問道:“那個罵得最兇的人是誰?”
“那是劉仁軌,是咸陽縣的縣令。”
李慎瞭然點頭,“本以為各縣開設作坊很順利。”
“是啊,真的要辦起來就沒有這麼容易,各縣的縣令都很忙,以前的縣官哪裡懂得經營商賈之事,一邊到處辦事還要到處詢問,許少尹這些天總是在問詢杜荷公子,打算與杜荷公子商議出一些方略來。”
“什麼方略呀?”
“管作坊建設的方略呀。”
李慎又撓了撓頭,看了看四下,道:“咦?皇兄呢?”
護衛回道:“回長安了。”
李慎依舊吃著杏仁,看著遠處的風光。
遷入關中的人很多,已有一些作坊開設起來,招募了不少勞工,就像是募兵一樣,每一個進入作坊的人都要記錄戶籍與名字,分為長工與短工。
李慎詢問道:“這麼多人住在哪裡?”
狄仁傑道:“關中修了好多好多房子,遷入關中的人也會自己動手修房子,都是京兆府在忙,關中各縣的人口都翻了好幾倍,以前的小縣將來都會成為大縣,老師說不出五年,發展較快的縣的人口,可能會與一個州府相當。”
“有這麼多?”
“那是自然,自從太子殿下執掌關中建設就有近十年了,有這般成效是當然的,再者說不然你以為關中積攢實力這麼多年為了什麼,正是厚積薄發之時,如今還有許多人在遷入關中,往後他們在關中定下了戶籍,那都是關中人。”
李治邁著信步走上前,“你怎麼在這裡?”
狄仁傑指了指不遠處的顏勤禮,“跟著來看看。”
李治道:“你不看著崇文館?”
狄仁傑作揖道:“在下現在是顏主事的弟子,不是崇文館看門的。”
李治低聲道:“杜荷答應了。”
“是嗎?給多少銀錢?”
“給……”李治又是一想,道:“很多。”
“很多是多少?”
“反正就是不少,你不用問。”
李慎吃著杏仁,給狄仁傑分了一些,道:“這個好吃。”
狄仁傑拿過杏仁,“謝紀王。”
“你我之間不用言謝。”
李治看嚼著杏仁的李慎與狄仁傑,他忽然覺得自己要做大事了,不能像個小孩子一樣。
李慎嘴裡嚼著杏仁,撞了撞狄仁傑的胳膊,問道:“他們在吵什麼呢?”
“開設作坊。”
“關中的作坊還不夠多嗎?”
狄仁傑蹲下身,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著道:“有三戶人家要一起開設作坊,起初承諾其中兩家出一百貫錢,其中一家出三百貫錢,三家分利,但準備出三百貫這一家忽然手中暫時沒錢,借給隔壁縣了。”
“為何?”
“這件事說來話長了,京兆府讓他們各家出字據,必須要銀錢到位才能開設作坊。”
“要是拿不出銀錢,在賬目中做手腳,銀錢出了差錯,壞得不僅僅是三家的利益,甚至會影響各縣勞工的銀錢。”
“每個作坊內各縣官吏首先要保障各縣的勞工一定要拿到工錢,這是底線,反之京兆府是要捉拿並且關押的。”
“因此各縣縣官在京兆府的高壓與監察之下,有人說關中各縣的縣官皆是酷吏,京兆府治下官吏也都是酷吏。”
“反正關中民風向來彪悍,也沒人會去在意什麼愛民如子。”
別看狄仁傑是三人之中年紀最小的,可要說起關中治理的現狀,狄仁傑這小子總是能夠娓娓道來。
張柬之科舉沒法及第,那狄仁傑肯定是能及第的,光看他在崇文館這麼多年月,眼看著崇文館從一無所有走到現在,小小年紀可資歷不容小覷,就連很多崇文館的人遇到難事都要詢問他。
“紀王殿下有所不知,所謂治理就要有法可循,若法度不嚴,法度不明,關中發展就早晚會亂,於現在的京兆府而言,寧可多此一舉,也不能有疏漏。”
“因此啊……我們現在不僅僅在為民為社稷爭利,小子說句大言不慚的話,我們還在為唐律做嘗試,或許將來會一直修律法。”
李慎嘴裡還嚼著杏仁,狄仁傑說了一大堆,他根本沒聽進去多少,詢問道:“那個罵得最兇的人是誰?”
“那是劉仁軌,是咸陽縣的縣令。”
李慎瞭然點頭,“本以為各縣開設作坊很順利。”
“是啊,真的要辦起來就沒有這麼容易,各縣的縣令都很忙,以前的縣官哪裡懂得經營商賈之事,一邊到處辦事還要到處詢問,許少尹這些天總是在問詢杜荷公子,打算與杜荷公子商議出一些方略來。”
“什麼方略呀?”
“管作坊建設的方略呀。”
李慎又撓了撓頭,看了看四下,道:“咦?皇兄呢?”
護衛回道:“回長安了。”
李慎依舊吃著杏仁,看著遠處的風光。
遷入關中的人很多,已有一些作坊開設起來,招募了不少勞工,就像是募兵一樣,每一個進入作坊的人都要記錄戶籍與名字,分為長工與短工。
李慎詢問道:“這麼多人住在哪裡?”
狄仁傑道:“關中修了好多好多房子,遷入關中的人也會自己動手修房子,都是京兆府在忙,關中各縣的人口都翻了好幾倍,以前的小縣將來都會成為大縣,老師說不出五年,發展較快的縣的人口,可能會與一個州府相當。”
“有這麼多?”
“那是自然,自從太子殿下執掌關中建設就有近十年了,有這般成效是當然的,再者說不然你以為關中積攢實力這麼多年為了什麼,正是厚積薄發之時,如今還有許多人在遷入關中,往後他們在關中定下了戶籍,那都是關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