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三百三十七章 文景與現在




                長孫無忌道:“各縣的事,臣會寫好章程,呈給陛下,歷朝歷代以來能夠擴建縣鄉,都是好事,都是有利於社稷,中原各地人口凋敝,關中能有這等盛景,實在難得。”

    李承乾站在這位舅舅身邊,“不過在安排諸多事之前,還有一件事要時刻保持緊張,不能鬆懈。”

    “殿下是說御史臺監察的事嗎?”

    李承乾搖頭道:“不論是州府還是各縣,他們與朝中一直都是從屬關係,即便是縣與鄉也要分清楚從屬關係,決不能演成某種契約關係與相等關係。”

    長孫無忌打量著身邊的這個儲君,現在又覺得太子是不喜儒生所瞻仰的漢時文景之治。

    多年的君臣關係,身為國舅手握吏部大權的長孫無忌,隱約感覺到這不僅是個嚴苛的儲君,更是個崇尚集權與強權的儲君。

    離開中書省的李義府,還有些迷茫與困惑。

    張大安與他走在一起道:“怎了?”

    李義府同樣是個很年輕的官吏,是洛陽崇文館的主事,東宮門的才俊多數都是很年輕的。

    李義府道:“只是覺得要辦的事有很多,這些事都不是下官擅長的。”

    張大安笑道:“你知道太子殿下說過的一句話嗎?”

    “什麼話?”

    “如果將來總會遇到問題,不如早一些見到。”張大安勸道:“今年你要去山東,洛陽的事我與刺史來安排。”

    李義府眼神中重新有了鬥志。

    張大安無奈一笑,要說才能,要來李義府去治理一地鄉民確實很難,但若讓他去對付某些人,正是他最拿手的。

    冬日裡,今年的陛下依舊沒有去冬獵,也沒有人去過問。

    陛下與老將軍似乎也達成了一種默契,今年誰也不提去冬獵的事,一個個都安靜地呆在家中。

    李世民翻看著手中的奏章,看了看身邊的兒子,又看看眼前的長孫無忌,“這種事不經過朝議嗎?”

    “就增加幾個鄉,增加一些官吏,也不是什麼大事。”

    “這不是大事?”

    “兒臣覺得這不是大事,舅舅覺得呢?”

    “臣……”長孫無忌很是為難,說對也不好,說不對更不好。

    李世民沉聲道:“承乾,你不要為難輔機。”

    李承乾飲下一口茶水,道:“兒臣沒有為難舅舅。”

    眼看著父子要有爭執,長孫無忌道:“若陛下准許,臣這就將事安排下去。”

    李世民將奏章交還給他,道:“輔機,有勞你了。”

    長孫無忌行禮告退。

    殿內的父子倆,一個喝著茶水,一個吃著核桃無言。

    “你掌關中農事建設,已有十年了?”

    “回父皇,朝臣上下一心,關中治理頗有成效,兒臣為父皇賀。”

    李世民輕笑道:“輔機寫在奏章上的事,從來不會是小事,若是小事也不會現在就來見朕。”

    “舅舅任職吏部尚書,為人處世面面俱到,事無鉅細皆來稟報,的確是個忠良之臣。”

    “東征的事,安排得如何?今年夏收之後能否東征?”

    “關中夏收之後再去東征,到了遼東就是冬季了,那裡到了冬季冷得徹骨,早一些吧,今年開春三月動身,到了遼東也就是秋季,趕在冬季之前拿下遼東四郡。”

    李世民頷首道:“很好,朕等你安排。”

    “近來父皇可能又會收到不少的勸諫奏章。”

    “你不是已說服玄齡,鄭公與輔機了嗎?”

    “不是父皇的事,是兒臣的事。”

    “朕向來是能夠聽勸諫的。”

    半月之後,當吏部與京兆府將政令安排下去,各縣官吏叫苦不迭。

    以前是聽聞朝中官吏忙得不知春夏秋冬。

    現在各縣官吏也開始忙碌了,有苦難言也就罷了,難道向陛下告狀嗎?

    如今皇帝父子齊心,整個關中也正在改變著。

    當張大安與李義府再一次奔赴洛陽的時候,他們見到崇文館與京兆府的官吏來往於各縣之間。

    一隊隊的人馬奔走各縣,還有人在一個個鄉民面前唸誦著朝中政令。

    張大安騎在馬背上,道:“這等盛景以往可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