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




                李世民扶起了這位老先生,神色十分嚴肅地道:“朕此去遼東,定收回前隋將士屍骨,不負民心。”

    鄭元璹邁著蹣跚的腳步,緩緩點著頭。

    “當年楊廣東征,在遼東留下了太多屍骨,正因如此東征勢在必行,此番若不征討高句麗何以面對天下人,朕還有何顏面?”

    鄭元璹低聲道:“老臣還有許多在遼東書寫的卷宗,可贈予陛下。”

    李世民朗聲道:“好!”

    春雨過後,便是農忙時節了,皇帝一家雖說到了洛陽,但洛陽的農耕依舊。

    夜裡的洛陽城依舊在戒嚴。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行軍路線圖,自洛陽此去遼東是一條十分漫長的行軍路線,大軍出征需要調動河北與河南兩地各州府的人力。

    按照計劃,大軍要在六月抵達幽州,而後在十月之前渡過遼水,攻下城池得到休整,大軍在城中禦寒。

    氣候是阻撓唐軍東征的最大阻礙,更不要說還有高句麗的複雜地形。

    乾元殿內很安靜,李承乾看著地圖沉默不語。

    “皇兄。”

    聽到話語,李承乾回頭看去,見到是李恪,又道:“忙完了?”

    “嗯,大將軍說讓恪弟來問問糧草如何?”

    李承乾道:“糧草提前半個月就送出去了,比大軍早半個月的腳程,太僕少卿蕭銳給大軍佈置了二十萬石糧草,薛萬徹先一步去了河北調集糧草,韋挺主持河南的轉運,大抵上是這樣的情形。”

    “也不知道這一戰會打多久,後繼的糧草孤再想想辦法。”

    李恪道:“當初天山一戰十萬兵馬的糧草對皇兄來說都不在話下,如今六萬大軍皆是信任皇兄的。”

    言罷,他又遞上一份冊子道:“這是各路兵馬的兵冊,契苾何力與薛萬備為前軍,率軍五千人,其後是江夏郡王與英公的兩萬大軍,再之後蘇定方大將軍的大軍,陛下與後方的大軍最後進入遼東。”

    如此龐大的大軍並不是一股腦全部衝去高句麗,而是分成前後幾批,李承乾看著兵馬布置,道:“孤知道了。”

    李恪行禮道:“此番出征,又要有勞皇兄了。”

    這一次動用的關中民壯並不多,經過這十多年,從征討突厥,又是吐谷渾,松州,高昌,幾次大戰,關中的民生早已疲憊不堪。

    這一次的兵馬絕大多數都是從折衝府的駐軍兵馬中調動,因此沒有在關中大規模募兵。

    李承乾在一旁坐下來,飲下一口茶水,多看了眼這個弟弟的神色,又看向地圖,道:“此圖如何?”

    李恪瞧著地圖,多看片刻,不住點頭,“很是詳盡。”

    李承乾解釋道:“這是青雀讓文學館的人所繪製的。”

    李恪的目光看向遼水以東的方向,道:“若張亮大將軍渡海順利,多半會在高句麗的卑沙城靠岸,父皇的幾路兵馬越過遼水之後,多半會在安市城進行大戰。”

    “以前聽李衛公說過,父皇用兵多是出奇制勝。”

    李恪頗為贊同,道:“皇兄覺得,此戰父皇也會以奇兵制勝?”

    李承乾揣著手,又有些疑慮,言道:“但願父皇此戰沒有遺憾。”

    說著話,又將高句麗的一片山圈了起來,“這裡是高句麗的腹地,這片山名叫駐蹕山,若大軍到了此地即可繞後衝擊高句麗後方的王城。”

    李恪盯著這片山脈,疑惑道:“這裡很特殊嗎?”

    李承乾搖頭道:“當然,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現在只不過覺得這片山脈地勢險要。”

    李恪頷首道:“恪會注意的。”

    李承乾將一卷文書遞給他,“這是調動糧草的文書,你留在父皇的左右多多照應。”

    “喏。”

    瞧著這個弟弟再一次走入夜色中,李承乾拿起一旁的兵冊將其整齊地放在桌案一角。

    待離開乾元殿,來到洛陽行宮的後方,便聽到孩子的嬉笑聲。

    這是小於菟的笑聲,他正在玩著一輛小車。

    兩個孩子很快就適應了這個新家的生活。

    見是殿下回來了,蘇婉上前道:“殿下,母后說或許要在洛陽留一兩年,妾身又讓人去長安將更多的衣衫與被褥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