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三百五十二章 漫長的辯證
大殿內很安靜,比外面還暖和幾分。
張大安道:“京兆府遷移三千六百餘人,如今皆已安置,大水淹沒田地五百餘頃,沖毀村落十餘處,三個縣遭災。”
李承乾道:“人都沒事嗎?”
“回殿下,人都安好。”
能夠做到這個結果,京兆府已盡力了。
在這個治理能力有限的當下,能夠做到這一點確實已盡力了,有些事是人力無法改變的。
誰也不能阻擋關西的秋雨到來。
洛水河道的承受能力在這個時代只能用這種捉襟見肘的辦法來處理。
“即便是關中上游的淤地壩,也不能在這短短几年間發揮出奇蹟一般的作用。”李承乾站在大殿內無奈感慨道。
殿內群臣皆是低著頭,聽著太子殿下的嘆息聲。
李承乾又道:“我們無法改變天時地利,但人嘛,總是能夠一次次地治水,治水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哪怕人力有限,也不能放棄,持之以恆。”
張大安行禮道:“喏。”
“好了,你回去換一身衣裳,暖一暖身體,好好休息,之後洛陽各縣的事,還要你去辦。”
“臣領命。”
李承乾又看向一旁的岑文本道:“接著說吧。”
“喏。”
岑文本道:“河北擁有人口兩百六十餘萬,其中壯勞力七十餘萬,若來年能夠耕種,各戶耕種之後收繳田賦,朝中就能收穫百萬石的糧賦。”
長孫無忌道:“臣等以為,河北各地需要好好耕種,不能大興作坊。”
朝堂上開始了商討如何振興河北,讓河北重新恢復生機。
並且如今父皇出征在外,現在還不見撤軍的消息,猜測父皇今年是打算在遼東過冬了。
現在還沒有軍報送來,是不是父皇打算暫時休戰,還是另有打算也不得而知。
洛陽距離遼東太遠,消息一來一回兩月就過去了。
很多事,也只能任由父皇安排。
李承乾聽著朝堂中群臣的議論,河北地處幽州的後方,是最接近遼東的後方。
若是河北安定,就能給父皇的東征帶來極大的助力。
其實馳援東征若能調度有方,僅僅河北一地的糧草與人力也就夠了,可以節省龐大的人力成本。
眾人從今年的冬季規劃,一直聊到了來年的春耕。
河北不是關中,也沒有關中發展作坊業那般的好環境,李承乾任由群臣訴說著對河北的安排。
河北各地收繳來的糧食可以重新用之於民,收繳出來的錢財可以給國事所用,各地的人口可以重新規劃。
抓了這麼多人,大亂之後,勢必要大治,即便是人口重新規整了,增加了數十萬人口,河北各地的人口加起來直逼三百萬。
但就算是如此,在掃清博陵崔氏有勾連的地方惡人與官吏之後。
隨之而來就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若換作後來的語言來看,那就是河北大蕭條。
早朝結束之後,河北的事就交給舅舅去安排。
李承乾離開乾元殿的時候,大雨還在下著,也不知道這場大雨要下到什麼時候。
有內侍的太監將鍋放好之後,開始煮茶葉蛋。
李承乾看著手中的書卷,又道:“記得打掃乾淨。”
“喏。”三個內侍點頭稱是。
安靜地坐了片刻,李承乾看著谷那律老先生送來的書卷,書卷上說著的都是儒學上諸多想法。
看多了,便覺得儒學的龐雜。
“太子殿下,於侍郎來了。”
聽到話語聲,李承乾微微頷首。
于志寧走入殿內,行禮道:“殿下。”
“這才剛下朝,就讓你來一趟,孤還擔心耽誤你的事。”
“殿下萬萬不要這麼說。”于志寧行禮道:“臣是東宮詹事,自然奉殿下所命辦事。”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書卷,道:“你覺得谷那律老先生如何?”
思量了片刻,于志寧回道:“傳聞中這位老先生通曉周禮,儀禮,對公羊,左傳,穀梁傳皆是通曉,學識淵源,當世居首位。”
李承乾剝著一顆茶葉蛋的蛋殼,又道:“若讓這位老先生編寫一卷書,用來支教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