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八十九章 天大的誤會(第2頁)

 李承乾接過這柄橫刀,拔刀出鞘,可見刀刃的老舊,還有些剛打磨過的痕跡。

 這柄刀很舊,但意義非凡。

 李承乾笑著將刀交給寧兒,道:“大將軍有心,孤愧受了。”

 李績豁然一笑,道:“末將還擔心殿下不喜。”

 “孤很喜歡。”

 寧兒提醒道:“殿下,早朝的時辰到了。”

 再看眼前,從東宮門口走向太極殿的人不少,這應該是去年秋獵以來最隆重的一次朝會了。

 雖說這個冬天發生不少事,頡利死了,漠北使者被殺,阿史那杜爾向漠北開戰了。

 紛紛擾擾又磕磕絆絆地到了貞觀八年。

 今天,太極殿外都站著不少朝臣。

 再仔細想想,長安城十二縣就是十二個縣丞,長安以東的關中左輔二十四縣,又是二十四個縣丞。

 除卻來上朝的這些大臣,各縣的縣丞管著關中上百萬的人口,這上百萬人口的基層便是縣。

 三省六部為核心的朝政體系,又將郡縣制的集權進一步地拔高了。

 李績道:“太子殿下,該去早朝了。”

 李承乾放下了碗筷,便朝著太極殿走去。

 群臣站在朝班的各自位置,李泰與李恪也早早到了。

 直到李承乾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李恪先行禮道:“皇兄,多日不見了。”

 “嗯,聽說休沐期間你還在值守,真是辛苦了。”

 李恪抱拳道:“弟弟擔負軍中職責,不敢懈怠。”

 李承乾又看向一旁的李泰,兩人沒有說話,而是相視一笑。

 這兩個弟弟看起來人畜無害,一個大家庭應該一直這麼和諧才好。

 太極殿內異常熱鬧,朝臣們相互聊著家常,大唐又平安過去了一年,自當是高興的。

 真要說今年的問題呢,眼前就剩下科舉了。

 本來嘛,只要朝堂上不添堵,大家其樂融融地工作,也挺好的,雖說假期什麼的不太確定,身居高位的臣子對皇帝又要保持隨叫隨到。

 可在總體上,大家還是很友好的。李承乾的目光掃過,老師,舅舅,鄭公,以及一眾朝臣。

 說來鄭公昨晚在東宮路過數次而不進,也不知是何緣由,他老人家不想提起,自己也不太好意思問。

 其實在承天門外,還有不少的諸國使者,其中就有西域一些不知名的小國,還有南方一些小國,也不清楚人家是不是叫南詔。

 總之還是挺複雜的。

 隨著太監一聲高喝,大唐的皇帝一步步走入太極殿內,揮袖轉身坐在皇位上,一張陰沉又嚴肅的人,目光所及皆是滿朝文武。

 李承乾隨著群臣行禮,心裡莫名有一種感覺,不論監理朝政時,或者是守備長安時候,只能夠短暫地掌握國事政事。

 可只要皇帝坐在那張象徵著皇位的椅子上,所有人的權力又都會回到皇帝手中。

 集權的形式上,就確定了坐在皇帝位置上的人,才是老大。

 秋天時監理朝政兩個多月,休沐時期監理朝中錢糧調度又是兩個月。

 那又如何,到底權力還是要重新回到皇帝手中。

 李承乾揣著手站在朝班前,閉目思量著。

 隨著太監唸誦完今年開朝的旨意,今日的早朝開始了。

 李大亮先站出朝班,雙手遞上一份卷宗,朗聲道:“陛下,突厥急報,阿史那杜爾帶著十萬突厥騎兵,掠過同羅,已與漠北人交戰。”

 話音剛落,朝堂上便有人開始議論。

 李世民接過太監遞來的軍報皺眉道:“禮部可有話說?”

 聞言,李百藥站出朝班,手執笏板行禮道:“陛下,禮部已派出三路使者,前往漠北與突厥遊說勸和,至今還在等回信。”

 魏徵站出朝班道:“陛下,身為天可汗,應當調和突厥與漠北的恩怨,但今年臘月,頡利過世,阿史那杜爾殺了漠北使者,恐積怨已久,並非三言兩語能夠化解。”

 李世民道:“朕何嘗不知。”

 一件事情說罷,房玄齡站出朝班,雙手遞上一卷卷宗,道:“陛下,此乃今年開春的科舉之策。”

 李世民接過卷宗,默不作聲看著,太極殿內也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