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3頁)

 亭內,李泰剝開香蕉咬下一口坐在嘴裡嚼著。

 李恪問道:“皇兄與玄奘相識多久了?”

 李泰搖頭道:“本來是不相識的,多年前有一個叫波頗的和尚,是波頗指點玄奘,之後玄奘去了天竺。”

 “當真?”

 李泰道:“聽說的。”

 當年波頗就在東宮為病重的太子祈福,是不是真的恐怕只有皇兄知道,波頗都已過世了。

 要是玄奘死了,皇兄又不想說,那這個秘密就會被永遠地藏起來。

 給朝中漲俸祿的事,朝中有反對,也有贊同的。

 因為俸祿這種事只要你漲了,往後就不能降低,會顯得君王言而無信。

 朝中的給事中,是一個叫做張玄素的傢伙,他就向陛下勸諫不要隨便漲俸祿,俸祿應該從一而終。

 這兩年年景好了,不能驕縱。

 本來李承乾是不想管這個張玄素了,聽多了難免覺得煩。

 當年父皇說要修建洛陽宮,張玄素就勸諫說“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

 他用當年阿房宮,章化臺的典故來勸諫父皇不要修繕洛陽宮。

 現在他又來勸諫了。

 念張玄素是個人才,李承乾找了舅舅串通之後,以此人勸諫之賢調任洛陽任職洛陽刺史。

 李承乾完全忘了在當年,張玄素其實是在東宮任職過的,就當是念及舊情,讓他與馬周去主持洛陽事宜。

 偶爾得閒,李承乾便出了長安城,去外面看看。

 李績從朔方回來了,與當初一樣,他親自給太子趕著馬兒,馬車在官道上走得並不快。

 “太子殿下,薛萬備何在?”

 李承乾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內,解釋道:“從高昌回來之後薛萬徹封潞國公,孤讓他回去休息幾天,況且他們兄弟幾個難得團聚。”

 李績笑道:“他們兄弟確實不容易,只可惜當年薛世雄過世得早。”

 一路到了渭南縣外,這裡還有一個造紙作坊,一車紙張正在被運送出來,運往潼關。

 關中的生產井然有序,幾個作坊也在勞作著,都是一些簡單的手工作坊。

 渭南縣處於關中各縣製造的下游,他們主要給渭北縣生產能夠盛放葡萄釀的陶罐,給涇陽回收舊紙張,編制籮筐。

 “太子殿下,再往前走就要到華陰了。”

 李承乾看著外面的風景,抬頭看去,道:“恐怕要下雨了,回去吧。”

 “喏。”

 人算不如天算,這雨水說來就來。

 李績戴上斗笠,他依舊趕著馬兒,道:“震兒來信了,他說現在河西走廊的商賈遍地,市稅比之以前幾個月都要多。”

 “大將軍送信讓他回來吧,過了新年再去值守。”

 李績道:“就讓他留在河西走廊,現在正是商賈最多的時候,讓他離開不合適,這孩子還聽說了殿下與侯君集的事,特意來信問。”

 李承乾看著馬車外的漫天雨水,道:“就說孤一切都好。”

 “喏。”

 這場雨讓關中的氣溫驟降,馬車到了長安城門前,李承乾走下馬車,一旁的守兵當即站得筆直。

 與以往不同,現在眾將領看太子殿下的目光都不同了,因侯君集的事早已傳遍了軍中。

 如今再見到太子,心中敬意便油然而生。

 這不是什麼表態,也不是什麼站隊,只是對東宮太子單純的敬意。

 李績道:“聽近來處默那個小子抱怨,說現在東宮右率只有十個人了。”

 李承乾揣著手站在城門下躲雨,道:“少點好,人多了就煩。”

 收拾著馬兒的韁繩,李績忽然笑了笑對一旁的士卒吩咐道:“將馬兒牽走。”

 李承乾看到了城牆上貼著的告示,這是崇文館招收支教夫子告示,高門子弟鮮有去支教的,能夠去支教多數都是那些寒門且科舉落榜後,滯留在長安的學子。

 維持生計,還能教書為業,這有什麼不好的,這政令放出不到半月,去崇文館報名的人數就有上百人,顏勤禮還要一一挑選過,今年入冬之後就要將人派出去。

 加更了,加更了(已老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