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趨同的歷史(第3頁)

前世的運河就是一條河,而這裡是恨不得是一條江,一眼望去,對岸的漕船小的跟紙船差不多。

乾朝之後是漢,這倒是相似度比較高,連名都一樣,也分東西兩漢,國祚更長,加起來足足有七八百年,打北方遊牧那叫一個生猛,草原人種都換了好幾撥。

可能是漢猛了太長時間,後面與唐對應的羽朝就差了那麼點意思,但也還算不錯,特別是文化方面成就非凡,國祚有五百多年。

再接著就又是同名的宋。

又被北方崛起的戎族壓著打,在北方堅持了不到一百年就南渡長江,偏安金陵。

可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居然一直熬了三百年,並沒有被戎族滅國,反而是把戎給熬的退回了草原,最慘的時候退守琉球,幾次幾近滅國又捲土重來,很有一股子打不死的小強精神。

它真正被滅國,是滅在了現在的大黎王朝手裡。

與明不同的是,黎朝開國太祖並不是乞丐出身,而是戎族漢將反叛,在逐漸統一北方之後,舉漢人大旗南下滅宋,才建立了大黎朝。

所以黎朝得國並不正,反而有一段和戎族怎麼洗都洗不白的主奴關係史。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徹底撇清與戎族的關係,大黎王朝在建朝後近百次出征塞北,與遊牧戎族展開了近三百年的廝殺,同時遷都並舉起了“天子守國門”的大旗。

此後歷史又再次趨同,大黎王朝和戎族在長達三百年的廝殺中雙雙耗盡元氣,這給了遼地漁獵部族“狄虜”崛起了機會。

近些年,狄虜八部大軍連戰連勝大肆擴張,戎族被迫西遷,大黎王朝也是節節敗退,耗費兩百餘年才從戎族手裡搶下的遼東三州,十年的功夫不到就全丟給了狄虜,損兵折將,龜縮於長城以南不敢冒頭。

外加小冰期氣候異常致使中原流民叛亂四起,堅持了近四百年的大黎王朝被狄虜和叛亂反覆拉鋸,已搖搖欲墜。

按照歷史慣性,狄虜入主中原將會成為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