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湖邊 作品

第一一六章:平州事變

宣和五年五月的一天,平州(盧龍)的天空灰濛濛的,似乎預示著即將發生的大變。原遼將張覺,這位曾經的遼臨海軍節度使,現金國南京平州留守,正焦急地等待著宋朝的回應。他的眼前,是一片尚未種植的田地,邊上有幾株枯萎的樹,寒風中發出乾澀的哀鳴。張覺內心焦慮不安,但他知道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他早已厭倦了在金國的日子,宋朝的承諾讓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張覺望向南方,眼中閃過一絲堅毅。他決定冒險策反,投奔北宋。他深知,這一步走得艱難而危險,但為了自己的前途,他必須孤注一擲。

張覺帶著他的精銳部隊,悄悄地離開了平州。他選擇了一個夜晚,月光如水般灑在草地上,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他們沿著山路行進,馬蹄聲在寂靜的夜裡迴盪。張覺策馬走在隊伍的前方,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次行動能順利成功。

當他們到達營州(昌黎)時,張覺命令部隊暫時休整。他知道,這裡是一個關鍵節點,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金兵發現。張覺親自巡視營地,確認一切準備就緒後,才回到自己的帳篷中。帳中燈火微弱,照亮了他略顯疲憊的面龐。他坐在桌旁,拿出一封密信,這是他寫給宋徽宗趙佶的求援信。信中,他詳細陳述了自己的計劃和請求,希望宋朝能夠儘快派兵接應。

與此同時,宋朝的宮廷中,宋徽宗趙佶正與他的宦官譚稹商議對策。譚稹是兩河燕雲府宣撫使,負責聯絡張覺和北宋的軍隊。趙佶對張覺的叛逃充滿期待,他希望藉此機會,全取燕雲十六州。然而,宋軍的戰鬥力卻讓他心存疑慮。為了確保成功,趙佶決定調集精銳部隊,準備隨時接應張覺。

張覺的求援信迅速傳到了譚稹的手中。譚稹立即前往見趙佶,將信件呈上。趙佶看完信後,神色凝重,他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也充滿了未知的風險。

「譚稹,立即派遣部隊前往平州,與張覺聯絡。務必確保他的安全,並迅速佔領平州及周邊地區。」趙佶下達了命令。

譚稹領命而去,迅速組織部隊,準備出發。他深知,這次行動關係重大,必須全力以赴。

六月,張覺與北宋燕山府宣撫使王安中聯絡成功,雙方約定在平州會合。張覺帶領部隊越過榆關(山海關),順利抵達平州。他們在平州城內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平州百姓紛紛湧上街頭,慶祝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七月的一天,張覺得到消息,金國派遣大將完顏闍母率領兩千騎兵前來討伐。他明白,戰鬥已經無法避免。他召集手下的軍士,進行了簡短而鼓舞士氣的演講,儘管他自己心中也難掩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