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王法恩(第2頁)
大林寺主持王法恩得知明州有「光明寺」勢力(摩尼教傳到中土披的佛教外皮)崛起而為首的那個年輕女子更是被西域摩尼教總壇加封為「白蓮聖女」(當然也就在今年高昌回鶻向耶律大石臣服失去獨立性)而偏偏她的經世濟民的理念自己非常認同。於是王法恩開始策劃如何在民間樹立「白蓮聖女」的信仰進而助力她實現野心和抱負,他指出「古往今來一個女子想獲得權力無非兩條路:要麼嫁入皇家混成太后再行呂武之事,要麼就得成為一個神。」
王法恩的觀點直擊方夢華內心的一些隱憂。古往今來,一個女子想要掌握權力,要麼通過婚姻成為皇家後宮中的太后,像呂后或武則天那樣通過皇家關係掌控朝政;要麼便是成為一個信仰中的「神」(陳十四和媽祖算是典型案例),通過宗教力量控制人心。而對於她這樣身處亂世的女子,前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後者反倒更具可行性。
她回想起之前遇到的那些江湖好漢,如楊再興那樣的猛將,如果自己是宋江或方臘,那些漢子大概早就心悅誠服地納頭便拜了。然而,她只是一個女子,儘管有勇有謀,想要讓那些自命不凡的漢子們真正歸附,依然困難重重。即便在京東綠林會這樣的場合中,雖然自己憑藉大鬧齊州的威望稍稍贏得了一些尊重初步解決了「上桌」難題,但要讓宋江、李太、張仙像聞人傑那樣建立起真正的歸心,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看來,王法恩的設想也未必無道理。」方夢華心中暗自思忖。她深知,在這個時代,男子的心中依然對女性領導者存有天然的偏見,除非她能超越性別的侷限,真正成為某種超凡的存在,才能徹底打破這一障礙。即使她能夠利用現代知識和戰略智慧暫時贏得一席之地,但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現狀,或許真的需要藉助宗教的力量,塑造一個不朽的信仰形象。
方夢華當初能夠接任明教的教主,從法理上也是因為明教本來就比較強調性別平等(這也是當年方臘會盟的52縣教首中能存在劉若仙,陳妙貞和葉九姑三席之地的原因),聖姑(女性總教首)理論上是跟聖公(男性總教首)平起平坐的(類似後來早期拜上帝教中馮雲山和楊雲嬌)當然由於宋朝社會的實際情況是有名無實的「花瓶」(至少原主方孟花不具有破局的實力)。
而這正是王法恩所建議的路徑:通過在民間樹立新的信仰,藉助宗教的影響力,超越世俗的性別限制,最終實現自己的野心和抱負。這種做法雖然帶有風險,但在這個男性主導的時代,也許是唯一可行的途徑。
方夢華一邊思考著未來的策略,一邊感到肩上的重擔愈發沉重。她不僅要在江湖和朝廷的夾縫中生存,更要在一個偏見深重的社會中為自己和明教開闢出一條全新的道路。而王法恩提出的這條「神道」或許會是她未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