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35/235335/117561461.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芳明1128-第218章 攻守易勢(第2頁),靜默文學
西洋湖邊 作品

第218章 攻守易勢(第2頁)

 「王上,王廷如今已然暴露在叛軍與金兵的鋒芒之下。開京雖為我高麗的國都,但眼下北方局勢逆轉,難以為繼。」李資謙在朝堂上開口,語氣中帶著審時度勢的冷靜。 

 高麗國王王楷(仁宗)眉頭緊鎖,顯然對目前的局勢充滿了焦慮。他看向朝中其他大臣,想從他們那裡得到建議,但眾人無不低頭避諱,似乎不願在這關鍵時刻輕易表態。 

 李資謙見此情形,繼續說道:「微臣認為,眼下應暫時南遷漢陽,以避前線之危。漢陽地勢險要,水路便利,且遠離北方叛軍與金兵。待局勢穩固後,王廷可再

擇機北返。」 

 這一提議如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瞬間引起朝堂內的騷動。許多保守派大臣立即表示反對,認為此舉是懦夫之舉,將會動搖高麗的國本。他們擔心,一旦放棄開京,便意味著王廷的徹底衰落,甚至可能導致叛軍長驅直入,統治整個高麗。 

 「漢陽公,王廷南遷,豈不是向天下人表明我們已經無力守護都城?這將如何向百姓交代?」金富轍站出來,言辭激烈。 

 然而,李資謙並未因反對聲而動搖。他深知眼下的局勢已不容樂觀。叛軍與金國的聯盟正在迅速擴張,開京已然暴露在敵人的鋒芒之下。若不及時採取行動,等到敵軍兵臨城下,後悔為時已晚。 

 「若今日我們繼續死守開京,只會將都城暴露在叛軍的鐵蹄下,屆時不僅是國土淪喪,百姓流離失所,王室的安全也將難以保障。」李資謙的聲音堅定且冷靜,「南遷不過是暫時之策,待局勢好轉,我們仍可北返開京。」 

 仁宗王楷陷入沉思,思緒在混亂中翻騰。如今的高麗王廷,內部派系林立,各方勢力勾心鬥角。眼下的開京早已不是睿宗時代的強盛都城,金兵與叛軍步步緊逼,讓他不得不開始思考李資謙的提議。 

 終於,仁宗緩緩開口:「漢陽公所言不無道理。孤也不願讓百姓陷入戰火之中。暫時南遷,或許能避免更多的流血。」 

 這一決定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湖中,掀起了波瀾。支持李資謙的朝臣立刻表示贊同,而反對的聲音則越來越少。隨著高麗王的決定,王廷開始籌備南遷的具體事宜。 

 李資謙隨即著手安排王廷的南遷事宜。他清楚,眼下叛軍勢力已經牢牢控制了北方的三大道,西京的新傀儡王王之印更是直接奉金國為宗主。高麗在名義上雖仍為一個獨立的王國,但事實上,北方已經淪為了金國與叛軍的共同勢力範圍。 

 而南遷漢陽不僅可以暫時避開北方的戰火,還能借助漢陽的地理優勢,重新整合南部的軍事與經濟力量,為未來的反攻做準備。李資謙心中明白,高麗王廷若要繼續存在,必須在這亂世中找到一線生機,而南遷漢陽正是其中的一步棋。 

 與此同時,拓俊京與西京叛軍的勾結越來越緊密。在金國的默許下,西京叛軍不僅接管了黃海道、北界道和江原道的大片土地,還在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的支持下,鞏固了他們在北方的統治。金國甚至承認了高麗從遼國手中奪得的保州城歸屬北高麗,進一步強化了叛軍的合法性。 

 而在南高麗,李資謙的南遷計劃正在悄然推進。王廷的車隊逐漸向漢陽進發,仁宗王楷的心情複雜。他深知,這場南遷可能標誌著高麗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開京,作為高麗數百年的都城,已經岌岌可危,而南方的漢陽,將成為王廷在這場亂世中的最後堡壘。 

 在這場變局之中,命運的天平正不斷搖擺。高麗的未來,似乎正逐漸被金國、叛軍以及王廷的內外博弈所左右。而漢陽的命運,或許將在未來的戰火中見證這個古老王國的生死存亡。 

 開京的局勢愈發緊迫,李資謙的南遷計劃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然而,南遷漢陽並非李資謙心中唯一的籌碼。他的目光早已不侷限於開京本身,而是放到了西京叛軍與金國的戰略意圖上。他知道,一旦西京叛軍攻陷開京,下一個目標極有可能是高麗最富庶的區域——江華租界。 

 江華租界,作為高麗的經濟中心之一,繁華非凡。自從方夢華的明海商會進駐後,租界內的貿易如火如荼,不僅吸引了大量高麗本地的商人,還逐漸成為了東西方貨物交流的樞紐。然而,正是這種繁華,也使得江華租界成了一個無防備的寶地,對叛軍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