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河東朝議(第3頁)
這時,王黼出列,搖著扇子,輕聲道:「臣以為,此事不可過於急躁。張迪雖為寇,但畢竟那山谷中有十數萬百姓,若能以王道教化,或許可以順其民心,免除更大的殺戮。」
另一位朝臣李綱也點頭同意,補充道:「岳飛雖勇,但剿匪之事,尤需考量民生。那十餘萬百姓多是迫於生計,不得已而依附山賊。若是天兵一至,刀劍無眼,恐怕會引起更大的動盪。」
高俅聽罷,冷笑道:「教化?王道?當此內憂外患之際,留這十幾萬刁民,只會養虎為患。更何況,這張迪與方夢華暗通款曲,難道真能期待教化嗎?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啊。」
蔡攸堅持認為時局緊急,必須以快刀斬亂麻之勢處理此事。他說:「河北局勢不穩,金兵威脅在即,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既然岳飛有能力鎮壓匪寇,那便下令讓他剿滅張迪。至於所謂的百姓,該剿就剿,刁民心已野,不能再放任他們不服管束。」
趙佶一直靜靜地聽著,他知道朝堂上的爭論不僅僅是關於岳飛,而是牽扯到南北各地的複雜勢力。最終,趙佶在一番思索後,決定賞賜岳飛一副明光鎧甲,並御賜一面金牌,命令岳飛在年內剿滅張迪的勢力。金牌詔令再暗示,如若成功,岳飛的職位將再升一級到禁軍兵馬統制。至於張迪麾下的百姓,蔡攸和高俅的強硬派意見佔了上風。他沉思片刻,最終開口:「岳飛剿匪有功,今日特賜明光鎧一副,以嘉獎其功勳。」他的目光在朝堂中掃過,隨即又說道:「然而,張迪巨寇橫行,必須除之。朕賜岳飛一面金牌,命其年內剿滅張迪。至於張迪所依附的百姓……」
趙佶微微停頓,然後緩緩道:「天兵所至,齠齔不留!」
這句話一出,朝堂上的討論戛然而止。趙佶的決定,已經將一切蓋棺定論。無論是教化還是剿滅,岳飛的金牌上寫下的命令,已經昭示了他的未來道路。這位年輕的將領,將面對一場極為殘酷的挑戰,而朝廷的各方勢力,也將以此為契機,展開一場新的角力。
這道命令,既是對岳飛的褒獎,也是對他的試探。而朝堂上的爭論仍未平息,文官們擔憂此舉會激化地方矛盾,而武將們則私下對岳飛的崛起心生嫉妒,一場更加複雜的權力博弈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