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金工院(第2頁)
翌日清晨,完顏吳乞買召集完顏宗翰、完顏宗幹、完顏蒲家奴,謝福以及從開封擄來的各種工匠。帳中,完顏吳乞買手持一份《鹿鼎記》話本,攤開一頁,上面描述了清軍如何利用紅衣大炮平定鄭氏海寇的片段。
「這書裡說的,跟舟山海寇類似的鄭家,強盛於一時,卻最終因火器的對比落敗。若大金要如書中所言的大清成就霸業,便需儘快掌握這火器之道。」完顏吳乞買目光如炬,「謝福,你可有辦法?」
謝福躬身回稟:「陛下,火器之道,奴才並非毫無頭緒。之前從開封運來的火藥師傅已有初步配方,而關於火器的形制,還需更精確的試驗。」
「很好。」完顏吳乞買點頭,「粘罕,斡本,這件
事交由你們監督。蒲家奴,負責調動兩白旗勇士,為試驗提供協助。」
謝福很快組織了一批工匠,將拓俊京遺留的「炸壺」作為原型進行改良。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將火藥裝填到竹管或鐵管中,以增加投擲距離和穩定性。與此同時,部分工匠開始嘗試製造「火箭」,用火藥推動箭矢飛行。
實驗場設在遼陽北郊的一處空曠地帶。第一次試驗,工匠們用木筒裝填火藥,將其點燃後向空中投擲。結果,爆炸聲震天動地,但木筒本身卻燃燒殆盡。
「換鐵筒。」謝福指揮道,「竹木雖輕,但耐不住火藥之力。」
第二次試驗,改用鐵筒後,爆炸力大幅提升。然而,由於裝填技術尚不成熟,火藥燃燒不均,威力並不穩定。謝福皺眉深思,隨即提議:「加上導火索,調整火藥比例。」
經過數十次試驗,終於製造出一種改良的銅製炸壺,比最初的陶瓷夜壺威力更強,且可安全投擲。與此同時,初步的火箭也取得成功,能夠飛行十餘丈,點燃目標物。
為測試新式火器的實戰效果,完顏宗翰親自挑選了百名勇士進行演練。他們學著舟山軍的戰法,在模擬的陣地上掩護投擲炸壺和發射火箭。爆炸的煙火聲在演練場上此起彼伏,濃煙瀰漫。
完顏吳乞買親臨演練現場,見到一座模擬的營口稜堡被炸壺炸塌一角,火箭點燃了假設的木製攻城塔,他的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笑意。
「不錯!雖還未如舟山軍火器那般精準,但已可用於戰場。」他轉向完顏宗翰,沉聲說道,「這些火器,將是我們對抗舟山海寇、平定南朝殘宋的利器。傳令下去,火器研究所需的材料、人力,不得有所耽擱。」
回到帳中,完顏吳乞買翻開那本《鹿鼎記》,思索良久後,對完顏宗幹說道:「這書中所言,鄭家最終是被大清的強大國力與火器碾壓。舟山軍雖強,終究也是一群偏安於海上的寇匪。只要我們穩紮穩打,滅宋後據有整個中土之人力物力,深挖火器之利,不出十年、二十年後,他們必然如鄭家一般,不堪一擊。」
完顏宗幹深深作揖:「陛下英明!如此,則殘宋可滅,舟山海寇亦不足慮。」
行宮外的風吹過,彷彿預示著一場全新的戰爭將要到來。這場戰爭,不再僅僅是刀劍的碰撞,而是火與鐵的較量,技與智的比拼。大金的未來,已然踏上了新的道路。
數日後,完顏吳乞買召見謝福、拓俊京以及完顏宗翰等重要臣屬。他揮手展開一幅從開封擄來的地理圖,指著燕京的位置說道:「燕京,乃我大金南控宋土、北接草原之要地。此處不但可集天下工匠,還能匯聚遼東、河北的資源,方便調度材料與技術。朕決定設立‘金工院’,以此為大金未來之兵器源泉。」
謝福和拓俊京立即跪下叩頭,謝福說道:「陛下聖明!燕京四通八達,又有燕山可採石,近渤海可運鐵,乃設立工坊的絕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