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89章 你和秦秋和之間?(第2頁)
可是秦殤記憶中父親從來就跟正義之士沾不上半毛錢的關係,記事起老爹就是跑船的。
秦殤雖然是在冀州定居,但他祖上其實是煲湯省的人。
所以秦殤也會講一些比較基礎的粵語。
小時候甚至他就是在煲湯省那邊的村子裡長大的。
那邊屬於沿海城市,做跟運輸一類的行當比較容易賺到錢,秦殤記事起,老爹秦秋和就一直都是一個跑船的雜工,時常不在家。
偶爾就算是在家,也都是短暫的吃頓飯或者休息一兩天就又要出遠門工作,後來母親為了秦殤上學帶著他去了冀州,拖家帶口老爹也是迫於無奈,不得不前往冀州陪伴兒子。
父親的印象這才在記憶中有了一席之地,不然秦殤對於家庭的回憶中,甚至都找不出太多和父親有關的記憶片段。
這當然也正常,畢竟秦秋和跑船的時候秦殤還很小很小,甚至都沒到要上小學的年紀。
那個年紀的孩子能記得什麼東西……
他印象中,去了冀州之後父親就持續失業,偶爾打打零工補貼家裡,整個家庭的核心收入來源反而壓在了母親李悠薇的身上,不過那兩年代理h國化妝品還是很賺錢的。
就是06年到14年前後,那是電商,微商經濟勃發的時期,也算是一個造富的風口。
母親李悠薇當時做電商還是掙了不少錢,倒也能夠扛得住整個家庭的日常開支。
很多瞭解近代史的都清楚,在那個時期,如果有膽魄有實力的人,基本現在不是財富自由就是進去踩縫紉機了。
因為那一批做電商賺到大錢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發現單純開店鋪收入遲早會有一個上限,到達瓶頸期之後收入就上不去了,於是選擇擴大規模經營,這種類型的模式好複製。
自己一個人想要管理十幾個店鋪又比較困難,所以最後的結果基本都是給他人做了嫁衣。
畢竟,招來的員工熟悉了電商流程和模式之後,基本都會選擇離職跳出去單幹,那個年代靠著傳統民營企業老闆不停復刻同一個模式試圖擴大產業規模的人可能有,但這種基本都賺不到什麼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