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明開國,朱元璋要立朱瀚為皇太弟!?(第2頁)
“那我這就去寫奏章,聯名大臣們一起勸進上奏!”朱瀚說完轉身就離去。
這天命所歸,可不能再拖了啊。
傳國玉璽已經是傳的滿城風雨,不當皇帝都對不起這傳國玉璽的名頭。
........
劉福通的妻子朱氏帶著傳國玉璽來投靠,這是屬於偶然事件。
而朱元璋本身實力強大,已經需要更尊貴的身份來符合實力,那這就是必然事件了的。
所以,老哥朱元璋稱帝建國的事情,朱瀚是一點都不想拖下去了啊。
隨後一套標準的流程就在金陵開啟。
朱瀚與李善長、劉伯溫、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一眾文武聯名上奏,請求吳王朱元璋為了天下蒼生,開國稱帝,統御天下!
為了表示自己的謙虛和謹慎,朱元璋推辭再三。
最後,實在是推辭不掉這一份天命。
便接受了群臣的勸進,正是在金陵城外設置祭壇祭拜天地。
大宋龍鳳三年,也是劉福通的大漢龍鳳三年。
八月初九。
吳王朱元璋在金陵城開國稱帝,國號為大明,年號改為洪武,定國都在金陵,改金陵府為南京應天府,老家濠州鍾離則為中都府。
同時,冊封吳王妃為大明中宮皇后,而千里獻玉璽的劉福通妻子朱氏為奉運長公主,把朱氏編入了皇明朱氏的族譜,算是認下了這個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老姐姐,劉福通的兒女也是各有封爵賞賜。
因為大明朝新成立,一切軍政事務暫且維持原本的運營。
不過,有聰明人立刻在這大明的開國中看出了一些不同尋常。
大明皇帝朱元璋開國稱帝,冊封了中宮皇后,也封賞了進獻傳國玉璽的朱氏,但是卻偏偏沒有冊封皇太子!
要知道,朱元璋的兒子朱標也已經是快兩歲的,長得聰明伶俐,但卻沒有冊封為太子。
這種事情自然是奇怪的。
其實,就連朱瀚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至於其中的緣由,甚至也是一清二楚。
也因為這件事情,朱瀚此時與老哥朱元璋陷入了罕見的爭吵!
南京應天府,大明皇宮。
“哥,標兒這皇太子,你要是不封的話,我就不認你這個哥了!”朱瀚氣呼呼的說道。
大明朝剛剛開國三天,朱瀚正在擬定開國功臣的名單,剛進皇宮想要跟老哥朱元璋商量,卻聽到了一個重磅消息。
老哥朱元璋不想要冊封朱標為皇太子,而是想要立朱瀚為皇太弟!
也就是說,大明皇儲不是朱標,而是朱瀚!
“七五,你不要鬧,標兒那麼小,怎麼當太子,還是你當儲君合適,萬一咱有個意外,這大明朝,咱老朱家還得靠你扛著呢!”老哥朱元璋說道。
“瞎說,你能有什麼意外啊?這太子就是標兒,我說的,天王老子來了,也改不了!”朱瀚氣呼呼的說道。
老哥朱元璋的身體素質,他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那可是歷史有名的長壽皇帝,足足活到了七十多歲,在古代壽命來說,標準的長壽。
就這麼長壽的人,你還說怕什麼意外?簡直是在開玩笑。
“老哥,早就跟你說了,我最大的理想,可不僅僅在這中原,將來我是想要周遊天下的,不去征服一下那些未知的世界,不去騎一騎金毛妹子,當什麼勞苦皇帝,我可沒有想不開!”朱瀚再一次吐露自己的心聲道。
“老哥,我也就跟你說說,這事兒,我是打死都不會答應的!”朱瀚很是堅決的說道。
看到朱瀚的態度那麼堅決,朱元璋也是有些無奈,不過,他心裡面還是有些猶豫的,他真的是害怕自己遭遇什麼不測,然後留下一個年幼君主,反而給老朱家招來災難的。
朱元璋還覺得大明第一功就是朱瀚,自己做皇帝,心中總覺得虧欠七五!
而且,這親弟弟,可是自己帶大的!
“你當真不想當皇太弟?”朱元璋依舊不死心的問道。
朱瀚頭搖的跟撥浪鼓一般,“打死不當,而且,皇太子的人選,除了標兒,我誰也不認,立了標兒當皇太子,以後也不準換!”
“幹!臭小子,用你瞎操心!”
老哥朱元璋非常無奈,甚至是罕見的罵了一句粗話。
朱元璋稱帝,大明開國,定都南京應天府,立刻在全天下引起了轟動!
所有人都知道,這天下真是的要變了啊!
如今蒙元雖然名義上領土眾多,但是每一個地方都是民亂四起,有效的統治已經是完全崩潰。
而其它的各路梟雄,也完全不是朱元璋的對手!
僅僅是從實力上來說,因為有朱瀚的從頭佈局,如今的大明開國勢力,幾乎是歷史上大明開國時期的十倍!
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后,在朱瀚的勸說下,很快就冊封長子朱標為皇太子。
隨後,又是冊封文武百官功臣,其中以朱瀚為宗室親貴之首,封朱瀚為英王,食邑萬戶,兼任中軍都督府大都督、太子太傅、左丞相、節制高麗遼陽倭國兵馬,鎮江海軍衙門總理大臣、金陵製造局總教習,反正林林總總的官職一共有二十多個,不管是哪個衙門,幾乎都被老哥朱元璋給他安排了個官職,唯恐自己親弟弟沒有當儲君而受了委屈。
對於老哥朱元璋的這份關心,朱瀚新鮮了兩天就差點氣死。
因為實在是太累了啊!
二十多個官職,每天找他來簽字畫押的官吏,就能夠從中院大廳一直排隊到大門口去!
其它的文武百官,文官則是以李善長為首功,被封為韓國公,封戶八千,任右丞相,其次則是劉伯溫,被封為越國公,封戶七千,擔任御史大夫兼任參知政事,施耐庵緊隨其後被封為泰興侯,擔任禮部尚書,其餘文官也是各有封賞。
至於武將,則是以徐達為首功,被封為魏國公,封戶八千,擔任前軍都督府大都督,龍興衛親軍都指揮使。
其次則是湯和、周德興等人,然後就是郭英、常遇春、胡一八、藍玉等。
因為朱瀚的佈局,大明開國的許多惡戰都是被朱瀚提前化解了,所有人的功勞與歷史上相比,都是顯得有些差。
不過,這個問題很快就可以被解決的。
因為,在處置好了大明內部的一切問題後,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下頒下詔書,是為《討元檄文》!
大明開國,起於紅巾軍,自然也要繼承紅巾軍的初心!
浙江,杭州。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一群儒生正在大聲朗讀大明洪武皇帝剛剛發佈的詔令,這一份詔令被洪武皇帝下令各州縣衙門都要張貼。
詔書由洪武皇帝朱元璋口述。
然後經一代文學大家劉伯溫潤色,可謂是難得的佳作。
書院裡的儒生們聽著裡面的詞句,一個個是熱血沸騰。
啪嗒!
忽然,一個書生投筆而起,用堅毅的目光盯著眾人說道:“百無一用是書生,如今大明開國,諸君怎麼還有心情坐在這裡讀書,不如隨我一起投筆從戎,去殺敵封侯,傳之子孫,豈不美哉!”
這個書生的話,引得一眾同窗讚歎連連!
但是真正想要去殺敵的人,卻是一個都沒有。
“羅貫中,你就別做夢了,好生讀書才是正道,投筆從戎你未必是那個苗子!”
一個先生模樣的長者從外邊走了進來。
但是,羅貫中很顯然是聽不進去。
他收拾了一下書桌,把自己最愛看的那本《三國志演義評話》揣進了懷裡,然後對著先生和同窗們一拱手。
“大明開國封侯萬里,小子羅貫中不封侯,絕不回杭州!”
說罷,羅貫中就大踏步走了出去,只留下一群儒生搖頭嘆息。
………………
北京,大都城。
大元皇宮內,一個小太監正跪在地上,捧著一份抄來的大明《討元檄文》小心翼翼的朗讀者。
坐在御座上的皇太后奇氏,跟在下面肅立的大臣們都是臉色陰沉。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小太監聲音細細的讀著。
忽然!一聲呵斥,打斷了小太監的朗讀。
“夠了啊!”
大元皇太后奇氏一聲呵斥,中斷了《討元檄文》的朗讀。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哼,朱元璋都要驅逐你們,你們就這麼坐視不管,誰能給朝廷拿出一個計策來?!”奇皇太后衝著臣子們厲聲呵斥道。
下面的文武百官一個個臉不紅心不跳,全當沒有聽到這話,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一動不動。
奇皇太后罵了幾句,只覺得沒有什麼意義,便揮手宣佈退朝。
如今大明開國,許多地方官府直接就對大元徹底失望了啊,各地的蒙古人紛紛是湧入了大都,不敢再留在各自的駐地,誰也不知道會不會被身邊的漢人給砍了腦殼投降明朝。
“唉,現在真的要準備北撤到草原了嘛?”奇皇太后看著空空的朝堂,忍不住失落起來。
。。。。。。。
湖北,漢陽城。
大漢皇帝陳友諒也正在讀著朱元璋的《討元檄文》,當然不是他親自讀,而是丞相鄒普勝在旁邊讀,陳友諒坐在龍椅上聽。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亂,為眾所推,率師渡江,居金陵形勢之地……”鄒普勝的聲音低沉,聽起來鏗鏘有力,讓陳友諒也不禁被《討元檄文》的內容大動。
“淮右布衣!”
“淮右布衣!”
陳友諒口中不停的唸叨這個詞語。
淮右布衣,也就是淮北普通農民的意思。
“朱元璋如此坦然,英雄氣度,屬實不一般啊!”陳友諒忍不住說道。
“陛下英雄氣,也是差相彷彿!”鄒普勝連忙說道。
陳友諒微微搖頭一笑,在登基稱帝后,陳友諒也沒有隱藏自己的卑微出身,對於自己的窮鬼老爹和祖父,那都是大大方方的承認,沒有想著去攀附什麼名人,如今朱元璋也是這麼幹的,讓陳友諒頗有幾分英雄相惜。
“可惜,若不是爭奪這天下,朱元璋,朕倒是願意跟他把酒言歡的!”陳友諒搖搖頭,然後又繼續說道:“如今討元檄文一出,可不是僅僅要討伐暴元,朕聽過朱元璋在江西增兵,調集船隻戰艦,看來是要對我們下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