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野魚 作品

第4章 小販生涯(第2頁)

 早之前的楊文東,在碼頭、貨倉一些地方做苦力活,也有點收益。

 只是在任何時代,都不太可能靠著辛苦錢來發財,能夠維持溫飽,有著一個殘破的居住之處,在1958年的香港,就已經很不錯了。

 過了一會,趙立明也過來了,也知道了昨天的捕鼠筒捉住了一隻大老鼠,於是問:“東哥,今天我們就再去做這個竹筒?”

 “對,反正碼頭那邊暫時也不需要人,貨倉那邊,就先不去了。”楊文東點頭說道。

 趙立明又說:“好,今天我們做一些竹筒出來,明天去賣,我已經跟我阿爸說了,他也支持我們的做法。”

 楊文東說:“嗯,那就好,我們先嚐試幾天。”

 二人定下來後,就立刻行動,一起前往後山,一起帶回來了七八根一人高的竹子,在家門口開始加工了起來。

 因為相對來說,竹子的搬運,比起已經成型的捕鼠筒來說,要方便多了。

 一直到了晚上,二人才做出了20套捕鼠筒,不過除了其中3個,其他的都沒有裝配好,因為裝配好的話,就太佔空間了,放在竹籃裡面,不方便。

 “好了,明天,就去東菜場那邊擺攤。”楊文東看著地上的一些成果,說道。

 東菜場,是他們附近的一個菜場,大約兩三里的路程,寮房這邊人買菜,基本上也是去那邊的。

 不過這個菜場,主要的客戶還是周邊有點消費能力的正常香港家庭,這些人,一個消費能力,可能就頂的上寮屋這邊的十倍了。

 這些有著正常住所的香港市民,才是楊文東看中的客戶群體,他們可能會很在意自己居住的環境中,有沒有讓人討厭的老鼠、蚊蟲之類的,並且願意為此花一點錢。

 .......

 第二天一早,楊文東起了一個大早,天還沒亮,幾點不知道,反正是聽到了遠處的公雞打鳴了。

 與趙立明走著來到了東菜場,此刻這裡已經有了大量的人。

 做生意的自然要早起,而一般的家庭,也得有一人早起前來買菜。

 如今的香港,主要的蔬菜、肉類來源還是大陸,可受限於國內交通及運輸原因,很多時候,菜類也都是經常缺貨的,這也導致了價格的普遍高昂。